伏的组词
伏常见的组词有:伏尔加河,伏伺,伏阴,伏诛,伏羲氏,伏念,伏轼,伏闇,伏桩,伏吟,伏牺,伏苓,伏腊,伏雨,伏节死义,伏辩,伏女,伏状,伏法受诛,伏帖,伏击,伏利,伏鸾隐鹄,伏质,伏槽水,伏愆,伏猛,伏线,伏枥,伏食
| 词语 | 解释 | 
|---|---|
| 伏尔加河 | 伏尔加河 fú ěr jiā hé欧洲第一大河。在俄罗斯欧洲部分。源于瓦尔代丘陵,注入里海。长3530千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内河航道,通过运河连接白海、波罗的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实现五海通航。货运量占俄罗斯内河货运总量的大部。沿河多水库和水电站。 | 
| 伏伺 | 伏伺 fú sì/cì1.隐伏窥伺。 2.服侍。 | 
| 伏阴 | 伏阴 fú yīn1.盛夏中出现的寒气。谓气候反常。 2.旧时迷信,谓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后,灵魂即离体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为人禳灾除病。这种做法,称为"伏阴"。 | 
| 伏诛 | 伏诛 fú zhū〈书〉伏法。 | 
| 伏羲氏 | 伏羲氏 fú xī shì也称“牺皇”、“包牺”。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人类。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人类开始渔猎畜牧生活的情况。又传说他还制作八卦。 | 
| 伏念 | 伏念 fú niàn1.谓退而自省。 2.伏,敬词;念,念及,想到。旧时致书于尊者多用之。 3.犹俯念,下念。谓在上者体察下情。 | 
| 伏轼 | 伏轼 fú shì1.亦作"伏式"。 2.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庄子.渔父》:"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车。 | 
| 伏闇 | 伏闇 fú àn1.隐伏暗处;隐藏。 | 
| 伏桩 | 伏桩 fú zhuāng1.埋设木桩。 | 
| 伏吟 | 伏吟 fú yín1.旧时术士占卜吉凶时所得卦爻之象。 | 
| 伏牺 | 伏牺 fú xī1.见"伏羲"。 | 
| 伏苓 | 伏苓 fú líng1.见"伏灵"。 | 
| 伏腊 | 伏腊 fú là/xī1.亦作"伏臈"。 2.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3.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4.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 
| 伏雨 | 伏雨 fú yǔ/yù1.指连绵不断的雨。 | 
| 伏节死义 | 伏节死义 fú jié sǐ yì伏节:坚守节操而死;死义:为正义而死。为坚守节操和正义而死。 | 
| 伏辩 | 伏辩 fú biàn旧时指认罪的供状或悔过书。也作服辩。 | 
| 伏女 | 伏女 fú nǚ/rǔ1.指西汉经学家伏胜的女儿。曾奉父命传《尚书》于晁错。 | 
| 伏状 | 伏状 fú zhuàng1.承认罪状。 2.承认罪状的书面供词。 | 
| 伏法受诛 | 伏法受诛 fú fǎ shòu zhū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 
| 伏帖 | 伏帖 fú tiè/tiě/tiē①舒适:心里很~。也作伏贴。②同‘服帖’①。 | 
| 伏击 | 伏击 fú jī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袭击敌人:打~ㄧ途中遭到~。 | 
| 伏利 | 伏利 fú lì1.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 | 
| 伏鸾隐鹄 | 伏鸾隐鹄 fú luán yǐn hú伏鸾、隐鹄分别是三国时期魏国邓艾和陆云的别号。后泛指隐居的贤人。 | 
| 伏质 | 伏质 fú zhì1.见"伏锧"。 | 
| 伏槽水 | 伏槽水 fú cáo shuǐ1.黄河每年农历十月发生的河水暴涨称"伏槽水"。 | 
| 伏愆 | 伏愆 fú qiān1.认罪。 | 
| 伏猛 | 伏猛 fú měng1.指老虎。 | 
| 伏线 | 伏线 fú xiàn埋下的线索;伏笔。 | 
| 伏枥 | 伏枥 fú lì1.亦作"伏历"。 2.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 3.喻指养育。 4.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 5.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 | 
| 伏食 | 伏食 fú shí1.服食。指道家服食丹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