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汛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汛的简介:

fú xùn
在伏天里发生的河水暴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夏季河水盛涨,称为「伏汛」。如:「台风刚过正值伏汛,避免到溪边玩耍。」

《伏汛》一词,出自中国的传统气象术语。在汉语中,“伏”一般是指夏季的一个阶段或月份,“汛”则是指水位高涨、洪水泛滥的状态。“伏汛”,通常指的是每年夏季(大约6月至8月),由于气温升高和雨季来临,河流湖泊水位快速上涨的时期,是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

详细解释:

  • “伏”:在中国农历中,“伏”通常指夏季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湿。
  • “汛”:在古代,由于农业社会对水利管理的需求,人们将河流泛滥的季节称为“汛”,用来描述水位上涨到一定高度的情况。

造句:

  1. 每年的伏汛期间,各地都会加强防汛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面对即将到来的伏汛,我们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
  3.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伏汛中,许多地方都启动了紧急预案来保障居民的安全。
  4. 为有效防御伏汛期间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相关部门已经调集物资和设备,进行了多次应急演练。
  5. 当地政府号召全体市民提高防灾意识,在伏汛到来之前检查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这些句子旨在体现“伏汛”时期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强调了做好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

xùn

1 江河定期的涨水:~期。~情。防~。桃花~(桃花盛开时发生的河水暴涨。亦称“桃汛”)。2 洒:~扫(a.洒扫;b.扫除,清除)。3 古同“讯”:~地(中国清代兵制,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