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兵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兵的简介:
fú bīng
埋伏下来伺机攻击敌人的军队。
埋伏下来伺机攻击敌人的军队。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暗中埋伏以俟机突击的军队。【例】且让我们在山谷中布下伏兵,等待敌人来入壳。
1. 暗中隐藏埋伏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操若来,诱之入城,四门放火,外设伏兵。」《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等他回去之时,听炮响为号,伏兵齐起,上前掩杀。」
词语解释:伏兵
解释:
“伏兵”在军事术语中指的是预先布置好的埋伏部队,通常是指在战略要地或者敌人必经之路上隐藏起来的一支部队,待敌军进入攻击范围时进行突然袭击。这是一种常见的战术手段,在古代战争和现代军事行动中都有广泛应用。
用法:
- 成语或短语:“伏兵既起”、“埋伏伏兵”。
- 常用搭配:设伏、诱敌深入后伏击、伏兵四起等。
例句
- 诸葛亮在草庐中早已设下伏兵,待敌人一入谷底,便能以少胜多。
- 假如我们发现对方的行动有异样,可以暂时先撤退,然后设伏捕捉对方的线索。
- 在山路上埋伏伏兵是古代将领常用的策略之一,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为了确保安全,在重要场所附近应该预先设置伏兵进行巡逻和监控。
- 他深知敌军必会从北门进攻,因此提前在城郊设下了伏兵以待之。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