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日的简介:

fú rì
又称“伏天”。节令名称。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气温可达28~29°c,最高气温可达38~40°c。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

《伏日》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节气名称,通常指夏季中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往往指的是农历的六月,在这段时间内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农民们会利用这期间的雨水进行农作物的灌溉和田间管理。

详细解释:

  • :在古汉语中,“伏”常用来形容某种状态或行为处于隐藏或者静止的状态。在这里,“伏日”是指气温最高的日子。
  • :指太阳,也特指天气状况好的日子。

因此,《伏日》可以理解为夏季最炎热的日子里,这期间的天气特点对农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农民们需要在这个时候特别注意田间管理。

造句:

  1. 农民们在《伏日》,需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措施。
  2. 在《伏日》,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灌溉来应对高温天气。
  3. 面对《伏日》的挑战,很多地方采取了提前播种的方式以避免高温伤害作物。
  4. 由于担心农作物可能受到《伏日》酷热的影响,农民们决定在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浇水工作。
  5. 种植耐旱作物是农民应对《伏日》极端高温天气的一种策略。

分词解释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

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班。3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4 某一天:纪念~。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春~。往~。7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8 特指“日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