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军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军的简介:
fú jūn
1.埋伏的军队。
1.埋伏的军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埋伏的军队。《旧五代史.卷二二.梁书.列传.牛存节》:「既而王言不克入,存节独率伏军负梯&4874_.png;破其西瓮城,夺其濠桥,诸军俱进。」《三国演义》第二回:「关、张伏军放起号砲,秽物齐泼。」
《伏军》这个词在古代军事术语中指的是埋伏在地、隐蔽行动以待敌军之战术,是一种常见的战略手段。它体现了兵法中的“出奇制胜”思想,在战争或竞争中通过隐藏实力、等待时机来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
详细解释
- 含义:伏军指军队采取隐蔽的战术,埋伏在指定地点,待敌军经过或者进入预定区域时进行攻击。
- 历史应用:这一策略广泛应用于古代战争中,如三国时期的周瑜使用火攻计策,在赤壁之战中以少数兵力击败曹军;还有孙膑利用庞涓自大心理设置埋伏的故事等都体现了伏军的运用。
造句
- 周将军精心布下的伏军终于发挥了作用,敌人的主力部队刚一踏入陷阱就被一举消灭。
- 在商业竞争中,小企业主通过长期市场调研,发现对手疏于防范的一点弱点,决定采取伏军策略抢占先机。
- 演员们排练了一个月,导演安排了一支“伏军”在片场的每一个角落监视他们的表演,以便及时调整。
- 为了防止小偷进入小区,物业公司在夜间加强了巡逻,同时还在某些重点区域布置了伏军以确保安全。
- 在一次团队挑战赛中,小组成员决定采取伏击策略,在对手最脆弱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