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罪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罪的简介:
fú zuì
承认自己的罪过:低头~。也作服罪。
承认自己的罪过:低头~。也作服罪。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承认自己的罪。【例】经办案人员晓以大义后,嫌犯终于悔过伏罪。
1. 承认自己的罪。《后汉书.卷三三.冯鲂传》:「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
2. 犯罪处了死刑。《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晋国有法,始乱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独在。」
3. 隐伏未发的罪。《汉书.卷九八.元后传》:「是岁,新都侯莽告长伏罪与红阳侯立相连,长下狱死,立就国,语在长传。」
《伏罪》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犯罪的人向司法机关或受害者认罪、服罪。这个词一般用于正式场合,如法庭上的对话或者法律文件中。
详细解释
- 释义:表示因犯了错误或做了违法的事情而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或罪行。
- 语境使用:
- 在法律语境下,通常是指犯罪者在受到指控后向法院或其他司法机构认罪、服罪的行为。
- 也可以用于非正式场合,表达某人因做错事而自责或道歉的态度。
造句
- 李某因盗窃被捕,在法庭上伏罪并承诺改正错误。
- 经过警察的教育和感化,小张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向受害者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 犯罪嫌疑人王某在审讯中选择伏罪,以争取从轻处罚的机会。
- 在公司年会上,他因为违规操作而感到内疚,主动向大家伏罪并承诺改正错误。
- 他在日记里写道:我错了,现在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并向所有人伏罪。
这些句子展示了“伏罪”一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