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暑的简介:
fú shǔ
炎热的伏天。
炎热的伏天。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炎热的伏天。伏天指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从初伏到末伏通常为一年当中天气最热的一段时间。如:「炎炎伏暑,出门最好打把洋伞。」
《伏暑》详解
释义: “伏暑”是一个中医术语,指的是由于天气闷热、湿度较大等原因导致的身体不适或疾病。在中医理论中,“伏”是指潜藏、埋伏的意思,这里的“伏暑”可以理解为夏季因环境因素而造成的未见明显症状但对人体有一定影响的情况。
病症表现: - 一般表现为头重如裹、胸闷不舒。 - 脉象可能呈现濡细或滑数。 -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口渴但饮水不多、小便量少等。
治疗原则: - 清热化湿 - 益气生津
造句
- 这段时间天气闷热,办公室里又没有空调,很多人都出现了伏暑的症状,感觉头重脚轻的。
- 在夏季高温期间,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伏暑的发生。
- 夏季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食物以防引发伏暑。
- 由于这段时间天气特别闷热,小李经常感到胸闷不适,可能是因为伏暑导致的症状。
- 公司为了预防员工出现伏暑症状,在会议室里放置了多台空气净化器以降低湿度。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