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弢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弢的简介:
fú tāo
1.仆倒在弓套上。《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国语.晋语九》:"郑人击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韦昭注:"弢﹐弓衣也。"后以指为国捐躯或浴血奋战。
1.仆倒在弓套上。《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国语.晋语九》:"郑人击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韦昭注:"弢﹐弓衣也。"后以指为国捐躯或浴血奋战。
- AI解释
“伏弢”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指某种特定历史或文学背景中的用语。不过,“弢”字单独使用时,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常与弓箭一起出现,指的是弓袋或者装箭的袋子。
解释
- 弢:本义是装箭筒、弓袋。
- 在《说文解字》中有“韬”的解释:“弓衣也。”这里,“韬”就是指用来保护弓和箭的袋子或套子。在某些特定语境下,尤其是文学作品中,“韬”有隐匿、藏身之意。
“伏弢”的具体含义
- 伏弢:可能特指一种隐藏或者卧伏的状态。
- 根据上下文来看,它可能是形容一个人或物隐蔽起来不动。例如,在古代军事战术中,有时会提到“伏弢以待敌”,即埋伏、藏身等待敌人。
示例造句
-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选择了在丛林深处的草丛里伏弢。
- 在那次秘密行动中,侦察兵们选择在山洞内伏弢过夜,以防敌人突然袭击。
- 他小心翼翼地伏弢着,不敢发出任何声音,以免惊动了潜伏在附近的敌人。
- 为了不被发现,他们决定在这个废弃的仓库里伏弢一夜。
- 在那个险象环生的夜晚,他选择了树丛中伏弢,静待天亮。
注意
由于“伏弢”并不是一个现代汉语中的固定词语,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对词语可能含义的理解。在实际使用时,建议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以确保准确性。
分词解释
伏
fú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