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的组词
苏常见的组词有:苏援,苏合香,苏小小,苏涂,苏裱,苏格兰人,苏门四子,苏兆征(1885-1929),苏白,苏米,苏坐,苏俄,苏区,苏二,苏州市,苏里南,苏丹港,苏李体,苏黎世,苏木,苏轼(1037~1101),苏井,苏李,苏中郎,苏合,苏州评话,苏武传,苏辙(1039-1112),苏杭,苏耽
| 词语 | 解释 |
|---|---|
| 苏援 | 苏援 sū/sù yuán1.探索,辨析。 |
| 苏合香 | 苏合香 sū/sù hé/gě xiāng1.金缕梅科乔木。原产小亚细亚。树脂称"苏合香",可提制苏合香油,用作香精中的定香剂;亦可杀虫,治疥癣;中医学上用为通窍﹑开郁﹑辟秽﹑理气药。 2.唐代舞曲名。 |
| 苏小小 | 苏小小 sū/sù xiǎo xiǎo1.南朝齐时钱塘名妓。 2.南宋钱塘名妓。容色俊丽,颇工诗词。 |
| 苏涂 | 苏涂 sū/sù tú1.古代马韩国中所设置的含有神道色彩的特殊区域。诸逃亡者至其中即可得到庇护。 |
| 苏裱 | 苏裱 sū/sù biǎo1.苏州裱字画的技艺。 |
| 苏格兰人 | 苏格兰人 sū/sù gé lán rén英国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约600万人(1983年)。讲英语。多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工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 |
| 苏门四子 | 苏门四子 sū/sù mén sì zǐ1.见"苏门四学士"。 |
| 苏兆征(1885-1929) | 苏兆征(1885-1929) sū zhào zhēng (1885-1929)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长期当海员。早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省港大罢工,被推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1926年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因积劳成疾,在上海病逝。 |
| 苏白 | 苏白 sū/sù bái1.苏州话。 2.昆曲中用苏州话说的道白。如昆曲《十五贯》中娄阿鼠的道白,即苏白。 3.苏轼和白居易的并称。 |
| 苏米 | 苏米 sū/sù mǐ1.北宋书法家苏轼和米芾的并称。 |
| 苏坐 | 苏坐 sū/sù zuò1.东西相向而坐,平坐。有互不拘束之意。苏,通"傃"。相向。 |
| 苏俄 | 苏俄 sū/sù é1.指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和1922年组成的苏联。 |
| 苏区 | 苏区 sū qū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和人民群众所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
| 苏二 | 苏二 sū/sù èr1.指苏轼。 |
| 苏州市 | 苏州市 sū zhōu shì在江苏省南部、太湖东北、京沪铁路线上。因境内有姑苏山,别称“姑苏城”,简称“苏”。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为吴国都,1949年设市。人口105.7万(1995年)。丝绸工业历史悠久。特产刺绣、缂丝、宋锦、檀香扇。苏州园林著称于世,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等名园及虎丘、寒山寺、北寺塔等名胜古迹。 |
| 苏里南 | 苏里南 sū/sù lǐ nán/nā南美洲东北部国家。临大西洋。面积16.33万平方千米。人口38.6万(1994年)。首都帕拉马里博。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沿海为平原。大部属热带雨林气候。经济以工矿业为主。铝土开采和冶炼为最主要的工业部门。 |
| 苏丹港 | 苏丹港 sū/sù dān gǎng/jiǎng苏丹唯一港市。人口20.7万(1983年)。深水良港,全国进出口货物绝大部分经此。有炼油、船舶修理、电力等工业。附近盛产池盐。 |
| 苏李体 | 苏李体 sū/sù lǐ tǐ/tī/bèn1.指汉苏武﹑李陵的诗体。 |
| 苏黎世 | 苏黎世 sū/sù lí shì瑞士最大城市。人口约36.7万(1983年)。工业以机器制造、出版印刷等为主。工商业发达,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重要陆空交通枢纽。有苏黎世大学和联邦工艺学院,爱因斯坦曾在这两所院校任教。 |
| 苏木 | 苏木 sū/sù mù1.即苏枋。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苏方木》。 2.蒙古语。原意是"箭"。清朝用来称呼蒙古旗下一级军事﹑行政单位(或其头目的职称)。其行政地位约相当于乡(或乡长)。 |
| 苏轼(1037~1101) | 苏轼(1037~1101) sū/sù shì(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 |
| 苏井 | 苏井 sū/sù jǐng1.神话传说中苏仙公院子里的井。用这口井的水加橘叶可以治病。 |
| 苏李 | 苏李 sū/sù lǐ1.汉苏武与李陵的并称。 2.唐苏味道﹑李峤及苏颋﹑李乂的并称。 |
| 苏中郎 | 苏中郎 sū/sù zhōng láng/làng1.唐代乐舞名。 |
| 苏合 | 苏合 sū/sù hé/gě1.即苏合香。 |
| 苏州评话 | 苏州评话 sū/sù zhōu píng huà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清初形成于江苏苏州。用苏州方言说书。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和口技等,并注意模拟人物的“起脚色”。传统书目都为长篇,以历史、武侠、神怪等题材为主。 |
| 苏武传 | 苏武传 sū/sù wǔ chuán/zhuàn传记篇名。东汉班固作。载于《汉书》,为《李广苏建(苏武父)传》的一部分,篇题后人所加。文章塑造了一位坚贞不屈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
| 苏辙(1039-1112) | 苏辙(1039-1112) sū/sù zhé (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年间进士。官至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后被贬,晚年定居颍川,号颍滨遗老。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有《栾城集》。 |
| 苏杭 | 苏杭 sū/sù háng1.苏州﹑杭州的并称。 |
| 苏耽 | 苏耽 sū/sù dān1.传说中的仙人。又称"苏仙公"。相传他升飞前留给母亲一个柜子,扣之可得日常所需,后其母开柜视之,从中飞出两只白鹤,柜就不再灵验了。三百年后,有一只白鹤停在郡城东北楼上,它就是苏耽。事见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耒水》称他成仙前曾游栖在黄溪东山中,成仙后有人见他乘白马回到山中,因此为他立了祠,并把这座山改名为马岭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