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的组词
苏常见的组词有:苏黄,苏打,苏李体,苏海韩潮,苏州评话,苏菜,苏麻,苏卿,苏方,苏黎世工业大学,苏活,苏剧,苏中郎,苏丹港,苏功,苏门啸,苏伊士运河,苏公堤,苏武传,苏丹,苏二,苏州码子,苏武(?-前60),苏里南,苏莫遮,苏摩遮,苏门四学士,苏东坡,苏步青(1902- ),苏门四子
词语 | 解释 |
---|---|
苏黄 | 苏黄 sū/sù huáng1.宋代文学家苏轼﹑黄庭坚的并称。 |
苏打 | 苏打 sū/sù dǎ/dá1.即碳酸钠。也称纯碱。溶于水呈碱性,可作洗涤剂。用于肥皂﹑玻璃﹑造纸﹑冶金等工业。 |
苏李体 | 苏李体 sū/sù lǐ tǐ/tī/bèn1.指汉苏武﹑李陵的诗体。 |
苏海韩潮 | 苏海韩潮 sū hǎi hán cháo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
苏州评话 | 苏州评话 sū/sù zhōu píng huà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清初形成于江苏苏州。用苏州方言说书。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和口技等,并注意模拟人物的“起脚色”。传统书目都为长篇,以历史、武侠、神怪等题材为主。 |
苏菜 | 苏菜 sū/sù cài1. 江苏风味的菜肴。 |
苏麻 | 苏麻 sū/sù má1.竹之一种。 2.油料作物名。 3.(肢体)酥软发麻。苏,用同"酥"。 |
苏卿 | 苏卿 sū/sù qīng1.指苏武。武字子卿,故称。 |
苏方 | 苏方 sū/sù fāng1.即苏枋。 |
苏黎世工业大学 | 苏黎世工业大学 sū/sù lí shì gōng yè dà/dài/tài xué瑞士的理工学院。1855年创建于苏黎世。设有建筑、土木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化学、制药、森林、农业、乡村工程、测量、数学和物理、自然科学、军事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十六个系和九十个研究所。 |
苏活 | 苏活 sū/sù huó1.犹拯救。 |
苏剧 | 苏剧 sū/sù jù1.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苏州一带。由曲艺"苏州滩簧"发展而成,常用曲调有费家调﹑弦索调﹑太平调等,用胡琴﹑笛﹑琵琶(或弦子)﹑笙等伴奏。 |
苏中郎 | 苏中郎 sū/sù zhōng láng/làng1.唐代乐舞名。 |
苏丹港 | 苏丹港 sū/sù dān gǎng/jiǎng苏丹唯一港市。人口20.7万(1983年)。深水良港,全国进出口货物绝大部分经此。有炼油、船舶修理、电力等工业。附近盛产池盐。 |
苏功 | 苏功 sū/sù gōng1.浮报功绩。 |
苏门啸 | 苏门啸 sū/sù mén xiào1.《晋书.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后以"苏门啸"指嘨咏。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
苏伊士运河 | 苏伊士运河 sū/sù yī shì yùn hé重要的国际通航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在埃及东北部。开凿于1859-1869年。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便捷航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近年进行大规模拓宽浚深工程,运河长达195千米,宽300米。是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运河。 |
苏公堤 | 苏公堤 sū/sù gōng dī1.亦称"苏堤"。亦称"苏堤"。 2.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北宋元佑年间,苏轼知杭州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南起南屏山,北接岳王庙,分西湖为内外两湖。其间有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有"六桥烟柳"之称。 3.在广东省惠州市西湖(旧称丰湖)中。宋绍圣年间,苏轼知惠州时,买丰湖为放生池,并筑堤以障水。参阅《嘉庆一统志.惠州.苏公堤》。 |
苏武传 | 苏武传 sū/sù wǔ chuán/zhuàn传记篇名。东汉班固作。载于《汉书》,为《李广苏建(苏武父)传》的一部分,篇题后人所加。文章塑造了一位坚贞不屈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
苏丹 | 苏丹 sū/sù dān①非洲东北部国家。东北临红海。面积250.58万平方千米,居非洲之首。人口2913万(1995年)。全境基本为一由南向北凹陷的大盆地,分布有沙漠、丘陵、山地。尼罗河河谷纵贯。热带气候,终年炎热。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阿拉伯树胶(世界首位)、长绒棉(非洲第二),高粱、花生、芝麻、小麦等产量也居非洲前列。②一译“素丹”。阿拉伯文sultan的音译,意为“有权威的人”。10世纪始成为统治者的称号。11世纪起为伊斯兰教国家统治者广泛使用。今阿曼苏丹国、文莱达鲁萨兰国的国家元首仍称苏丹。 |
苏二 | 苏二 sū/sù èr1.指苏轼。 |
苏州码子 | 苏州码子 sū/sù zhōu mǎ zǐ1.原为苏州人表示数目的符号,后通行于全国。从一到十依次写做〡﹑〢﹑〣﹑〤﹑〥﹑亠﹑〧﹑〨﹑〩﹑。用于旧式帐簿,也叫草码。 |
苏武(?-前60) | 苏武(?-前60) sū/sù wǔ (?-qián 60)西汉使臣。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公元前100年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贵族对他多方威胁诱降,均遭拒绝。后被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地区牧羊。他坚持十九年不肯屈服。前81年,匈奴与汉和好,遂被释放,终于返回长安。 |
苏里南 | 苏里南 sū/sù lǐ nán/nā南美洲东北部国家。临大西洋。面积16.33万平方千米。人口38.6万(1994年)。首都帕拉马里博。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沿海为平原。大部属热带雨林气候。经济以工矿业为主。铝土开采和冶炼为最主要的工业部门。 |
苏莫遮 | 苏莫遮 sū/sù mò/mù zhē1.亦作"苏摩遮"。亦作"苏幕遮"。亦作"苏幕遮"。 2.本为我国少数民族乐舞,亦指乐曲。唐代自龟兹传入。 3.用作词牌名,如唐吕岩《苏幙遮》(天不高)﹑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等。又因宋周邦彦《苏幕遮》词有"鬓云松"之句,故亦名《鬓云松令》。 |
苏摩遮 | 苏摩遮 sū/sù mó/mā zhē1.见"苏莫遮"。 |
苏门四学士 | 苏门四学士 sū/sù mén sì xué shì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游学于苏轼门下。黄庭坚诗歌、书法与苏轼齐名;秦观以词闻名。 |
苏东坡 | 苏东坡 sū/sù dōng pō即“苏轼”。 |
苏步青(1902- ) | 苏步青(1902- ) sū bù qīng (1902- )数学家,教育家。浙江平阳人。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博士。历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校长。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数学会发起人之一,现任该会名誉理事长,《数学年刊》主编。主要研究微分几何学,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和多种专著。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
苏门四子 | 苏门四子 sū/sù mén sì zǐ1.见"苏门四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