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的组词
苏常见的组词有:苏卿,苏门四学士,苏辙(1039-1112),苏海韩潮,苏联农业集体化,苏裱,苏涂,苏门啸,苏门四子,苏麻,苏兆征(1885-1929),苏里南,苏援,苏二,苏丹人,苏州市,苏格兰,苏克雷,苏生,苏秦,苏州码子,苏黎世工业大学,苏武牧羊,苏小妹,苏台,苏坐,苏伊士运河,苏合,苏武传,苏子
词语 | 解释 |
---|---|
苏卿 | 苏卿 sū/sù qīng1.指苏武。武字子卿,故称。 |
苏门四学士 | 苏门四学士 sū/sù mén sì xué shì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游学于苏轼门下。黄庭坚诗歌、书法与苏轼齐名;秦观以词闻名。 |
苏辙(1039-1112) | 苏辙(1039-1112) sū/sù zhé (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年间进士。官至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后被贬,晚年定居颍川,号颍滨遗老。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有《栾城集》。 |
苏海韩潮 | 苏海韩潮 sū hǎi hán cháo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
苏联农业集体化 | 苏联农业集体化 sū/sù lián nóng yè jí tǐ/tī/bèn huà/huā1929-1933年苏联大规模开展的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1928年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到1937年,93%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 |
苏裱 | 苏裱 sū/sù biǎo1.苏州裱字画的技艺。 |
苏涂 | 苏涂 sū/sù tú1.古代马韩国中所设置的含有神道色彩的特殊区域。诸逃亡者至其中即可得到庇护。 |
苏门啸 | 苏门啸 sū/sù mén xiào1.《晋书.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后以"苏门啸"指嘨咏。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
苏门四子 | 苏门四子 sū/sù mén sì zǐ1.见"苏门四学士"。 |
苏麻 | 苏麻 sū/sù má1.竹之一种。 2.油料作物名。 3.(肢体)酥软发麻。苏,用同"酥"。 |
苏兆征(1885-1929) | 苏兆征(1885-1929) sū zhào zhēng (1885-1929)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长期当海员。早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省港大罢工,被推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1926年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因积劳成疾,在上海病逝。 |
苏里南 | 苏里南 sū/sù lǐ nán/nā南美洲东北部国家。临大西洋。面积16.33万平方千米。人口38.6万(1994年)。首都帕拉马里博。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沿海为平原。大部属热带雨林气候。经济以工矿业为主。铝土开采和冶炼为最主要的工业部门。 |
苏援 | 苏援 sū/sù yuán1.探索,辨析。 |
苏二 | 苏二 sū/sù èr1.指苏轼。 |
苏丹人 | 苏丹人 sū/sù dān rén①也称“苏丹阿拉伯人”。非洲东北苏丹地区最大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苏丹和乍得。约1186万人(1985年)。讲阿拉伯语。多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畜牧业。②西非和中非各民族的总称。约1.8亿人(1984年),在语言上分属三大语系,即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和闪含语系。多数信仰万物有灵。男女行割礼。主要从事锄耕农业,部分从事渔业和狩猎业。 |
苏州市 | 苏州市 sū zhōu shì在江苏省南部、太湖东北、京沪铁路线上。因境内有姑苏山,别称“姑苏城”,简称“苏”。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为吴国都,1949年设市。人口105.7万(1995年)。丝绸工业历史悠久。特产刺绣、缂丝、宋锦、檀香扇。苏州园林著称于世,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等名园及虎丘、寒山寺、北寺塔等名胜古迹。 |
苏格兰 | 苏格兰 sū/sù gé lán英国领土的一部分。面积约7.9万平方千米,人口513.2万(1994年)。中部为低地,余为山岳地带。西部多湖泊、峡湾。工业、畜牧业和海洋渔业发达。东岸的阿伯丁为北海油田开发基地。 |
苏克雷 | 苏克雷 sū/sù kè léi玻利维亚法定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人口13万(1992年)。以该国第一任总统苏克雷之名命名。农牧产品集散和加工地。有炼油、纺织、食品等工业。市内有独立战争纪念碑、独立宫等。居民住宅均为白色,有“白城”之称。 |
苏生 | 苏生 sū/sù shēng1.苏生;新生。 |
苏秦 | 苏秦 sū/sù qín战国时期纵横家。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主张合纵攻秦。先奉燕昭王命入齐,进行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齐涽王末年任齐相。与赵国李兑一起约五国合纵攻秦,迫使秦归还部分侵占的魏、赵之地。齐亦乘机攻灭宋国。后来燕将乐毅联合五国大举攻齐,他的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处死。 |
苏州码子 | 苏州码子 sū/sù zhōu mǎ zǐ1.原为苏州人表示数目的符号,后通行于全国。从一到十依次写做〡﹑〢﹑〣﹑〤﹑〥﹑亠﹑〧﹑〨﹑〩﹑。用于旧式帐簿,也叫草码。 |
苏黎世工业大学 | 苏黎世工业大学 sū/sù lí shì gōng yè dà/dài/tài xué瑞士的理工学院。1855年创建于苏黎世。设有建筑、土木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化学、制药、森林、农业、乡村工程、测量、数学和物理、自然科学、军事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十六个系和九十个研究所。 |
苏武牧羊 | 苏武牧羊 sū wǔ mù yáng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
苏小妹 | 苏小妹 sū/sù xiǎo mèi1.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苏洵之女,苏轼之妹,精通诗文。与秦少游结婚之夜,故意以诗歌﹑联句考少游,少游大窘,后得东坡暗中相助,始得完卷。民间便将"苏小妹"作为才女的典型。此人物为小说传奇所虚构。参阅清翟灏《通俗编.故事》﹑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 |
苏台 | 苏台 sū/sù tái/tāi1.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遂焚其台。 2.因苏台地处苏州,故亦用以借指苏州。 |
苏坐 | 苏坐 sū/sù zuò1.东西相向而坐,平坐。有互不拘束之意。苏,通"傃"。相向。 |
苏伊士运河 | 苏伊士运河 sū/sù yī shì yùn hé重要的国际通航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在埃及东北部。开凿于1859-1869年。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便捷航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近年进行大规模拓宽浚深工程,运河长达195千米,宽300米。是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运河。 |
苏合 | 苏合 sū/sù hé/gě1.即苏合香。 |
苏武传 | 苏武传 sū/sù wǔ chuán/zhuàn传记篇名。东汉班固作。载于《汉书》,为《李广苏建(苏武父)传》的一部分,篇题后人所加。文章塑造了一位坚贞不屈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
苏子 | 苏子 sū/sù zǐ1.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