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的组词
苏常见的组词有:苏联空军志愿队,苏门四友,苏麻,苏必利尔湖,苏李体,苏卿,苏小小,苏梅,苏气,苏苏,苏娘,苏合,苏叔阳(1938- ),苏舜钦(1008-1049),苏公笠,苏何,苏兆征(1885-1929),苏功,苏门啸,苏小妹,苏李,苏鬼,苏复,苏打饼干,苏公堤,苏轼(1037~1101),苏生,苏丹人,苏莫遮,苏步青(1902- )
词语 | 解释 |
---|---|
苏联空军志愿队 | 苏联空军志愿队 sū lián kōng jūn zhì yuàn duì1938年苏联人民派空军志愿队援助中国抗日战争,到1939年底,志愿队约有二百五十名飞行员参加中国抗战,给日本侵略军以重大打击。重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和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等百余人,在作战中牺牲。 |
苏门四友 | 苏门四友 sū/sù mén sì yǒu1.见"苏门四学士"。 |
苏麻 | 苏麻 sū/sù má1.竹之一种。 2.油料作物名。 3.(肢体)酥软发麻。苏,用同"酥"。 |
苏必利尔湖 | 苏必利尔湖 sū/sù bì lì ěr hú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北美洲五大湖之一。美国和加拿大共有。面积达8.2万平方千米。蓄水量占五大湖一半以上。湖区森林茂密,矿产资源丰富。 |
苏李体 | 苏李体 sū/sù lǐ tǐ/tī/bèn1.指汉苏武﹑李陵的诗体。 |
苏卿 | 苏卿 sū/sù qīng1.指苏武。武字子卿,故称。 |
苏小小 | 苏小小 sū/sù xiǎo xiǎo1.南朝齐时钱塘名妓。 2.南宋钱塘名妓。容色俊丽,颇工诗词。 |
苏梅 | 苏梅 sū/sù méi1.北宋诗人苏舜钦与梅尧臣的并称。 |
苏气 | 苏气 sū/sù qì1.方言。谓态度大方,打扮漂亮。 |
苏苏 | 苏苏 sū/sù sū/sù1.苏醒;复活。 |
苏娘 | 苏娘 sū/sù niáng1.指前秦秦州刺史窦滔妻苏蕙。滔与蕙一度断绝音信,蕙织五彩锦《回文璇玑图》诗赠滔,滔感动,与蕙和好如初。 2.指谢耽妻苏紫?。 |
苏合 | 苏合 sū/sù hé/gě1.即苏合香。 |
苏叔阳(1938- ) | 苏叔阳(1938- ) sū shū yáng (1938- )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起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著有话剧剧本《丹心谱》,电影剧本《春雨潇潇》、《夕照街》,传记《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长篇小说《故土》等。 |
苏舜钦(1008-1049) | 苏舜钦(1008-1049) sū/sù shùn qīn (1008-1049)北宋诗人。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景年间进士。做过县令等小官,后任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被诬革职,隐居苏州沧浪亭以终。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重要作家。有《沧浪亭记》等名篇。有《苏学士文集》。 |
苏公笠 | 苏公笠 sū/sù gōng lì1.竹笠名。相传为宋苏轼贬官惠州时所倡制。 |
苏何 | 苏何 sū/sù hé/hē/hè1.西晋僧刘萨何的别称。 |
苏兆征(1885-1929) | 苏兆征(1885-1929) sū zhào zhēng (1885-1929)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长期当海员。早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省港大罢工,被推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1926年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因积劳成疾,在上海病逝。 |
苏功 | 苏功 sū/sù gōng1.浮报功绩。 |
苏门啸 | 苏门啸 sū/sù mén xiào1.《晋书.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后以"苏门啸"指嘨咏。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
苏小妹 | 苏小妹 sū/sù xiǎo mèi1.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苏洵之女,苏轼之妹,精通诗文。与秦少游结婚之夜,故意以诗歌﹑联句考少游,少游大窘,后得东坡暗中相助,始得完卷。民间便将"苏小妹"作为才女的典型。此人物为小说传奇所虚构。参阅清翟灏《通俗编.故事》﹑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 |
苏李 | 苏李 sū/sù lǐ1.汉苏武与李陵的并称。 2.唐苏味道﹑李峤及苏颋﹑李乂的并称。 |
苏鬼 | 苏鬼 sū/sù guǐ1.《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后因以"苏鬼"指古代掌管和接待宾客的官员。 |
苏复 | 苏复 sū/sù fù1.恢复。 |
苏打饼干 | 苏打饼干 sū/sù dǎ/dá bǐng gān/gàn1. 一种由苏打发粉与酸牛奶或酪乳发涨面粉而做成的饼干。 |
苏公堤 | 苏公堤 sū/sù gōng dī1.亦称"苏堤"。亦称"苏堤"。 2.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北宋元佑年间,苏轼知杭州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南起南屏山,北接岳王庙,分西湖为内外两湖。其间有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有"六桥烟柳"之称。 3.在广东省惠州市西湖(旧称丰湖)中。宋绍圣年间,苏轼知惠州时,买丰湖为放生池,并筑堤以障水。参阅《嘉庆一统志.惠州.苏公堤》。 |
苏轼(1037~1101) | 苏轼(1037~1101) sū/sù shì(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 |
苏生 | 苏生 sū/sù shēng1.苏生;新生。 |
苏丹人 | 苏丹人 sū/sù dān rén①也称“苏丹阿拉伯人”。非洲东北苏丹地区最大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苏丹和乍得。约1186万人(1985年)。讲阿拉伯语。多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畜牧业。②西非和中非各民族的总称。约1.8亿人(1984年),在语言上分属三大语系,即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和闪含语系。多数信仰万物有灵。男女行割礼。主要从事锄耕农业,部分从事渔业和狩猎业。 |
苏莫遮 | 苏莫遮 sū/sù mò/mù zhē1.亦作"苏摩遮"。亦作"苏幕遮"。亦作"苏幕遮"。 2.本为我国少数民族乐舞,亦指乐曲。唐代自龟兹传入。 3.用作词牌名,如唐吕岩《苏幙遮》(天不高)﹑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等。又因宋周邦彦《苏幕遮》词有"鬓云松"之句,故亦名《鬓云松令》。 |
苏步青(1902- ) | 苏步青(1902- ) sū bù qīng (1902- )数学家,教育家。浙江平阳人。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博士。历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校长。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数学会发起人之一,现任该会名誉理事长,《数学年刊》主编。主要研究微分几何学,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和多种专著。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