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的拼音、解释、组词
苏武牧羊的简介:
sū wǔ mù yáng
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因守节不变,被单于拘留,放逐至北海无人处牧羊十九年。虽掘鼠而食仍不屈降。见《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后以苏武牧羊比喻坚贞的气节。
2. 乐曲名。内容取材自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歌颂其留胡不辱的崇高气节。曲调流畅,具有淳朴的民歌风格。
《苏武牧羊》词语解释
《苏武牧羊》并非一个单独存在的词汇或成语,而是一个历史故事的名字。该故事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讲述了西汉时期外交官苏武被匈奴囚禁多年,在恶劣环境下坚持国家尊严、忠贞不渝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广为流传,被视为忠诚与坚韧的象征。
故事背景
公元前100年左右,苏武作为汉朝使者前往匈奴进行交流活动。后来由于某些误会或政治原因,他和随行人员被扣留在匈奴。尽管面对各种诱惑和威胁,苏武始终坚拒投降,并坚持在北海牧羊,长达十九年之久。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苏武得以返回故乡。
体现的精神
- 忠诚与爱国:无论遇到何种困境,苏武从未放弃对国家的忠诚。
- 坚韧不拔:长时间被囚禁且生活在极为艰苦环境中,苏武仍能保持自己的气节和尊严。
- 坚持信念: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
造句
- 苏武牧羊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在困境中保持不变的忠诚与毅力。
- 这些年来,他像《苏武牧羊》中的英雄一样,默默地为实现理想奋斗。
- 即使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他也从未放弃,就像那《苏武牧羊》里坚持到底的人一样。
-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学习《苏武牧羊》中所体现的坚韧精神。
- 我们应该以苏武为榜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自己的信仰与初心。
分词解释
苏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
武
wǔ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牧
mù
1 放养牲口:~童。畜~。~场。放~。游~。~民。~歌。~群。2 治:~民(治理人民)。3 古代治民之官:州~。
羊
yáng,xiáng
1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黄~。羚~。~羔。~毫。~肠线。~肠小道。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