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四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苏门四子的简介:

sū/sù mén sì zǐ
1.见"苏门四学士"。

  • AI解释

苏门四子》,即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李之仪、张耒和晁补之,他们是苏轼的学生或追随者,在文坛上与老师苏轼共同开创了“苏门”文学流派。他们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并且在散文、词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风格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这四人在诗歌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诗风,同时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人生感悟。他们虽然各自风格有别,但都致力于表达自我精神世界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与独特见解。整体而言,《苏门四子》的作品体现了宋朝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自由和个人才华的施展。

造句

  1. 黄庭坚不仅是《苏门四子》之一,更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2. 李之仪虽是《苏门四子》的一员,但他与老师苏轼的关系却更加亲密,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老师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3. 张耒在《苏门四子》中以他独特的笔触,描绘了许多田园风光的美丽画卷。
  4. 晁补之是《苏门四子》中擅长词作的一位重要成员,其作品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5. 尽管《苏门四子》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他们的文学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以上造句旨在展示《苏门四子》作为宋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在不同领域的贡献以及他们个人特色和成就,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及其文化背景。

分词解释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