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的组词
塞常见的组词有:塞内加尔,塞垣春,塞翁失马(塞sài),塞翁马,塞上秋,塞马,塞塞,塞声,塞井夷灶,塞隔,塞翁得马,塞内,塞翁,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管,塞曲,塞叟,塞尚,塞祷,塞上江南,塞鸿,塞望,塞途,塞口,塞嘿,塞邑,塞贤,塞虏,塞舌尔,塞性
词语 | 解释 |
---|---|
塞内加尔 | 塞内加尔 sāi/sài/sè nèi/nà jiā ěr西非国家。临大西洋。面积19.62万平方千米。人口790万(1993年)。首都达喀尔。大部分为平原。地处热带,雨、旱两季分明。世界主要的花生及其制品出口国。磷酸盐开采、渔业和旅游业都较重要。 |
塞垣春 | 塞垣春 sāi/sài/sè yuán chūn1.词牌名。双调,有九十五(又分为二)﹑九十六﹑九十八字四体。宋周密放舟西湖采莲叶,探题赋词,改《塞垣春》为《采绿吟》。参见《词谱》卷二五﹑《苹洲渔笛谱》卷一《采绿吟》序。 |
塞翁失马(塞sài) | 塞翁失马(塞sài) sāi/sài/sè wēng shī mǎ (sāi/sài/sèsài)《淮南子·人间训》中说:住在边塞的一个老人,家里的马跑到胡人那边去了,别人觉得可惜,老人却说丢了马不一定不是福呀!果然几个月后,那马带着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了。后用“塞翁失马”比喻受到损失不一定是坏事,也许会变成好事。 |
塞翁马 | 塞翁马 sāi/sài/sè wēng mǎ1.塞马。 |
塞上秋 | 塞上秋 sāi/sài/sè shàng/shǎng qiū1.词牌名。即"天浄沙"。宋无名氏有"塞上清秋早寒"句,因名。单调,二十八字,二体。见《词谱》卷一。 |
塞马 | 塞马 sāi/sài/sè mǎ1.塞上的马。 2.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吉凶莫测。亦用以表示超然于得失祸福之外。 |
塞塞 | 塞塞 sāi/sài/sè sāi/sài/sè1.往来流动貌。 |
塞声 | 塞声 sāi/sài/sè shēng1.塞外胡族的乐曲。 |
塞井夷灶 | 塞井夷灶 sāi jǐng yí zào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
塞隔 | 塞隔 sāi/sài/sè gé1.犹阻塞。 |
塞翁得马 | 塞翁得马 sài wēng dé mǎ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
塞内 | 塞内 sāi/sài/sè nèi/nà1.边境之内。 |
塞翁 | 塞翁 sāi/sài/sè wēng1.典出《淮南子.人间训》。指忘身物外,乐天知命,不以得失为怀的人。 |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 |
塞管 | 塞管 sāi/sài/sè guǎn1.塞外胡乐器。以芦以首,竹为管,声悲切。 |
塞曲 | 塞曲 sāi/sài/sè qū/qǔ1.边远地区的乐曲。 |
塞叟 | 塞叟 sāi/sài/sè sǒu1.塞翁。 |
塞尚 | 塞尚 sāi/sài/sè shàng(paulcézanne,1839-1906)法国画家。后印象画派代表人物。运用色彩和造型有新的创造,力图从不同角度,以及形、色、节奏、空间诸方面去表现体积。作品具有单纯、稳定、坚实的特点。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主要作品有《苹果篮子静物画》、《玩纸牌的人》等。 |
塞祷 | 塞祷 sāi/sài/sè dǎo1.古时酬报神灵的祭礼。 |
塞上江南 | 塞上江南 sāi shàng jiāng nán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同“塞北江南”。 |
塞鸿 | 塞鸿 sāi/sài/sè hóng1.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2.相传汉苏武被拘于匈奴,曾借鸿雁传书;后又有唐王仙客苍头塞鸿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
塞望 | 塞望 sāi/sài/sè wàng1.汉贾谊《过秦论》:"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后以"塞望"谓满足别人期望。 |
塞途 | 塞途 sāi/sài/sè tú1.堵塞道路。形容人多拥挤。 |
塞口 | 塞口 sāi/sài/sè kǒu1.犹塞门。 |
塞嘿 | 塞嘿 sāi/sài/sè hēi/mò1.塞默。 |
塞邑 | 塞邑 sāi/sài/sè yì1.形势险要的边境城邑。 |
塞贤 | 塞贤 sāi/sài/sè xián1.谓不用贤者。 |
塞虏 | 塞虏 sāi/sài/sè lǔ1.指塞外之敌。 |
塞舌尔 | 塞舌尔 sāi/sài/sè shé ěr东非岛国。在印度洋上。面积444平方千米。人口7.5万(1995年)。首都维多利亚。旅游业为经济支柱。农业和渔业重要。 |
塞性 | 塞性 sāi/sài/sè xìng1.蔽塞真性。《庄子.骈拇》:"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成玄英疏:"塞其真性也。"一说,塞为"搴"字之误,意为举,拔取。擢德塞性,谓标榜自己的道德品格。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上.庄子》:"塞与擢义不相类。塞当为搴。擢搴,皆谓拔取之也。《广雅》曰:搴,取也,拔也。此言世之人,皆擢其德,搴其性,务为仁义,以收名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