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的拼音、解释、组词

苏幕遮的简介:

sū/sù mù zhē
1.见"苏莫遮"。

  • AI解释

苏幕遮》,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不仅是指一首具体的词作名称,也是一种常见的词牌名。这个词牌源自唐代,盛行于宋代,其特点在于字数较多、结构复杂且韵律优美。它的名字来源于西域的一种舞曲,这种舞蹈被称为“苏幕遮”,后来被引入中国并转化为音乐形式和诗歌形式。

详细解释

  1. 名称来源:据记载,《苏幕遮》这个词牌的命名与一种名为“苏幕遮”的舞蹈相关联,该舞在唐代从西域传入我国。
  2. 结构特点
  3. 上阕9句50字左右(通常为9句),下阕同样也是9句,共89个字左右。这种格式适合表达较为复杂的情感变化和场景描绘。
  4. 词牌名后常跟随的首句即为正调定体的第一句,具有标志性意义。

造句

  1. 春风苏幕遮,一曲新词酒一杯,人在天涯共此时。
  2.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3. 情难舍,心难留,苏幕遮下泪未休。明月高楼,应照离愁。
  4. 倚楼人独立,望尽天涯路。夕阳西坠,苏幕遮中见故里。
  5. 翠幕深庭,露红烟紫。闲倚云屏,睡觉朦胧月坠。

以上句子旨在展示《苏幕遮》词牌在表达情感和描绘场景时的灵活多样。每个造句都尽可能地融入了该词牌的特点与意境,以增加语言的艺术美感。

分词解释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

1 覆着在上面的帐:帐~。夜~。~天席地。2 垂挂在舞台前部的帷帐:~布。~后。开~。银~。帷~。3 古代战争期间将帅办公的地方:~府。~宾。~僚。4 戏剧较完整的段落,亦喻生活中的情景:序~。独~剧。5 古代作战时用的铁制臂甲和腿甲。6 覆盖:“解朝服而~之”。7 古同“漠”,沙漠。

zhē

1 挡:~蔽。~挡。~拦。~阳。~没(mò)。~阴。2 掩盖,掩蔽:~丑。~盖。~瞒。~掩。~人耳目。3 古同“庶”,众多。4 古同“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