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黄的拼音、解释、组词
苏黄的简介:
sū/sù huáng
1.宋代文学家苏轼﹑黄庭坚的并称。
1.宋代文学家苏轼﹑黄庭坚的并称。
- AI解释
《苏黄》一词源自中国古代文学领域,通常用来指代宋代两位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和黄庭坚。他们都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苏”指的是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坛巨匠;“黄”则指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等。这两位文人都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详细解释
- 苏轼:苏轼不仅以豪放词风著称,还擅长写诗、散文,以及书画艺术。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情感丰富,善于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 黄庭坚:与苏轼相比,黄庭坚的诗歌更加注重形式美和语言技巧。他强调“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创作方法,主张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
造句
- 苏黄齐名,他们的诗词文集至今仍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 研究苏黄的作品有助于深入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审美特色。
- 学习《苏黄》的诗歌创作技法,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学表达方式。
- 在古代文学研究会上,讨论苏黄等人的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 为了更好地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我特意研读了苏轼和黄庭坚的作品。
分词解释
苏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
黄
huáng
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2 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