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芬战争的拼音、解释、组词

苏芬战争的简介:

sū/sù fēn zhàn zhēng
苏联和芬兰之间的战争。1938年11月至1939年3月,双方进行第一次战争,芬兰战败,被迫将东南部包括维堡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等地割给苏联,苏联以此作为防御德国入侵的防线。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重新对苏作战。1944年,苏军反攻,芬兰战败。1947年根据《苏芬和约》,芬兰又割让部分领土,并偿付巨额赔款。

  • AI解释

苏芬战争》,又称为“冬月战争”,是指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3日之间苏联与芬兰之间爆发的一场军事冲突。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阶段,也是德苏之间即将开战的一个信号。

详细解释

  1. 起因:苏联在1939年的波罗的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扩张,意图控制更多领土,包括要求让出一部分芬兰的土地。但芬兰拒绝了苏联的要求。
  2. 规模与战斗:这场战争是以苏联军队在冬季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入侵为开始,双方进行了激烈的巷战、森林战及正面交锋。
  3. 结局:经过艰苦的作战后,芬兰虽然最终未能成功阻止苏联占领大片领土,但还是保留了自己的独立性。苏联则因遭遇意料之外的强大抵抗而损失惨重。

造句

  1. 苏芬战争的历史教训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2. “在《苏芬战争》的激烈战斗中,芬兰展现出了非凡的坚韧与勇气。”
  3. “历史学家们对苏芬战争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因为这场冲突蕴含着重要的国际关系史意义。”
  4. “冬月寒冷的天气成为了苏联军队前进的巨大障碍,这体现了在《苏芬战争》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自然环境的影响。”
  5. “尽管芬兰最终未能阻止苏联占领大片领土,但其英勇抵抗的精神在《苏芬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苏芬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分词解释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

fēn

1 花草的香气:~芳。清~。~香。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2 力求实现:~取。~气。~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