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打饼干的拼音、解释、组词

苏打饼干的简介:

sū/sù dǎ/dá bǐng gān/gàn
1. 一种由苏打发粉与酸牛奶或酪乳发涨面粉而做成的饼干。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加小苏打焙制成的饼干。通常带有咸味。

苏打饼干》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小苏打(碳酸氢钠)的一种饼干,通过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饼干表面形成一层细密的小孔洞,使得其质地更酥脆、味道也更加清新。这种饼干的特点是口感酥脆,略带碱味但不苦涩,并且保存时间相对较长。

详细解释

  1. 成分特点苏打饼干的主要原料包括小麦粉、水、盐等基本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小苏打作为关键的发酵剂。
  2. 制作原理:小苏打在受热后会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在烘烤过程中形成小气泡,使得饼干内部结构更加疏松,外层则因为表面温度较高而迅速形成一层脆皮。
  3. 食用方式:可以直接作为零食食用,也可以搭配牛奶、咖啡等饮品一起享用。

造句

  1. 每次周末我都会自制苏打饼干来享受那股清新不腻的口感。
  2. 在寒冷的日子里,一杯热巧克力配上几片苏打饼干格外温暖人心。
  3. 朋友聚会时准备一些苏打饼干作为小食,既简单又受欢迎。
  4. 刚出炉的苏打饼干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块。
  5. 尽管家里没有面包机,但我依然能做出美味的苏打饼干,家人赞不绝口。

这些造句展示了苏打饼干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食用场景和它所带来的愉悦体验。

分词解释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

dǎ,dá

1 击,敲,攻击:~击。殴~。~杀。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3 做,造:~首饰。~家具。4 拨动:~算盘。5 揭,破,凿开:~破。~井。6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7 涂抹,印,画:~蜡。~戳子。8 写出,开出:~证明。9 捆,扎:~包裹。10 合,结合:~伙。~成一片。11 获取,购取:~水。~鱼。12 除去:~消。~杈。13 定出,计算:~算。~腹稿。14 用,采用,使用:~比喻。15 玩,玩耍:~球。16 截,停,减,退:~住。~价儿。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20 自,从:~哪儿来?

bǐng

1 圆形薄片或扁圆形的面制食品:~干。烧~。烙~。月~。2 像饼的东西:铁~。豆~。~银。

gān,gàn

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3 关连,涉及:~系。互不相~。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6 涯岸,水边:“河之~兮”。7 个数:若~。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跟“湿”相对:~燥。~柴。9 干的食品或其他东西:饼~。豆腐~。10 枯竭,尽净,空虚:~尽。~杯。11 副词,空,徒然,白白地:~着急。12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13 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对方难堪:我又~了他一顿。14 〈方〉慢待;置之不理:把客人~在一旁。15 〔~将(jiàng)〕古剑名。1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