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的拼音、解释、组词
苏丹的简介:
sū/sù dān
①非洲东北部国家。东北临红海。面积250.58万平方千米,居非洲之首。人口2913万(1995年)。全境基本为一由南向北凹陷的大盆地,分布有沙漠、丘陵、山地。尼罗河河谷纵贯。热带气候,终年炎热。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阿拉伯树胶(世界首位)、长绒棉(非洲第二),高粱、花生、芝麻、小麦等产量也居非洲前列。②一译“素丹”。阿拉伯文sultan的音译,意为“有权威的人”。10世纪始成为统治者的称号。11世纪起为伊斯兰教国家统治者广泛使用。今阿曼苏丹国、文莱达鲁萨兰国的国家元首仍称苏丹。
①非洲东北部国家。东北临红海。面积250.58万平方千米,居非洲之首。人口2913万(1995年)。全境基本为一由南向北凹陷的大盆地,分布有沙漠、丘陵、山地。尼罗河河谷纵贯。热带气候,终年炎热。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阿拉伯树胶(世界首位)、长绒棉(非洲第二),高粱、花生、芝麻、小麦等产量也居非洲前列。②一译“素丹”。阿拉伯文sultan的音译,意为“有权威的人”。10世纪始成为统治者的称号。11世纪起为伊斯兰教国家统治者广泛使用。今阿曼苏丹国、文莱达鲁萨兰国的国家元首仍称苏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回教国家对国王或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英语Sultan的音译。
2. 国名。位于非洲东北部。参见「苏丹共和国」条。
词语“苏丹”指的是位于非洲东北部的一个国家,正式名称为苏丹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Sudan),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在历史上,“苏丹”也有“尊贵、高贵”之意,源于阿拉伯语“Sudan”的音译,在某些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也用来指称北非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某个地域或民族。
详细解释
- 地理与政治:在现代国际关系中,“苏丹”特指上述提到的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国家。
- 文化背景:苏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埃及文明的遗迹、伊斯兰教的影响以及独特的本土文化。
- 政治历史:苏丹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冲突,近年来还面临着内战与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
造句
- 苏丹政府最近宣布了一项旨在缓解水资源紧张情况的新政策。
- 虽然面临经济困难,但苏丹依然保持了其文化多样性和历史遗产的丰富性。
- 国际社会对苏丹的冲突持续表示关注,并呼吁和平解决争端。
- 许多国际组织正在努力帮助苏丹改善教育设施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苏丹的文化节日吸引了众多游客,展示了该国的独特魅力与传统。
请注意,“苏丹”有时也可以指代过去历史上的一些君主或尊贵地位的人士。但在现代语境中,除非特别说明,通常指的是上述提到的非洲国家。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