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四友的拼音、解释、组词
苏门四友的简介:
sū/sù mén sì yǒu
1.见"苏门四学士"。
1.见"苏门四学士"。
- AI解释
《苏门四友》,又称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君子”,指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人团体,他们活跃于北宋时期。这个称谓来源于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字子瞻)的门下四位才华出众的学生:黄庭坚(号山谷道人)、秦观(字少游)、张耒(字文潜)、晁补之(字无咎)。这四人皆在诗文中相互切磋,互相学习提高,并以诗文唱和而著称于世。
他们不仅文学成就卓著,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四人的政见不尽相同,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共同追求与欣赏使得他们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流派。
造句
- 学术研究:“苏门四友”之间的友谊和文学上的交流,是宋代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人物评价:黄庭坚不仅是书法大家,也是“苏门四友”的一员,他的才华在诗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历史回顾:“苏门四友”中的秦观,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哀愁情感。
- 文化传承:黄庭坚、张耒等“苏门四友”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阅读与研究,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 艺术欣赏:晁补之在《盐铁论》中提到的“学诗如学剑”,可以视为“苏门四友”追求学问精神的一个侧面写照。
以上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苏门四友”这一词语来描述宋代文学史上的一群才华横溢、相互影响的人物,以及他们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分词解释
苏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
门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
四
sì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友
yǒu
1 彼此有交情的人:朋~。~谊。~情。2 有亲近和睦关系的:~邦。~邻。3 相好,互相亲爱:~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