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的组词
仪常见的组词有:仪部,仪床,仪表堂堂,仪观,仪掾,仪方,仪望,仪官,仪位,仪门,仪康,仪刑,仪迹,仪比,仪数,仪韶,仪止,仪堂,仪同三司,仪刀,仪伞,仪鸾,仪表美,仪品,仪状,仪宾,仪度,仪态万方,仪相,仪貌
词语 | 解释 |
---|---|
仪部 | 仪部 yí bù1.明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 2.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 |
仪床 | 仪床 yí chuáng1.犹言灵床。 |
仪表堂堂 | 仪表堂堂 yí biǎo táng táng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
仪观 | 仪观 yí guān/guàn1.仪表。 |
仪掾 | 仪掾 yí yuàn1.泛称地方掌刑律的属官。 |
仪方 | 仪方 yí fāng1.古时端午节倒贴于柱上以避蛇虫的字样。 |
仪望 | 仪望 yí wàng1.仪容;外表。 |
仪官 | 仪官 yí guān1.泛称掌礼仪的官。 |
仪位 | 仪位 yí wèi1.礼仪﹑爵位。语本《周礼.夏官.大司马》:"设仪辨位,以等邦国。"郑玄注:"仪谓诸侯及诸臣之仪。辨,别也。别尊卑之位。" |
仪门 | 仪门 yí mén1.明清官署﹑邸宅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 |
仪康 | 仪康 yí kāng1.仪狄杜康的并称。古代传说中,二人以善酿著名。 |
仪刑 | 仪刑 yí xíng1.效法。 2.为法,做楷模。 3.楷模;典范。 4.仪容,风范。 |
仪迹 | 仪迹 yí jì1.犹言灵迹。 |
仪比 | 仪比 yí bǐ1.比拟;比匹。 |
仪数 | 仪数 yí shù/shǔ/shuò1.礼仪规定的等级。 |
仪韶 | 仪韶 yí sháo1.宫廷乐章的美称。语本《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韶,舜乐名。" |
仪止 | 仪止 yí zhǐ1.仪表举止。 |
仪堂 | 仪堂 yí táng1.鸿胪寺的别称。 |
仪同三司 | 仪同三司 yí tóng/tòng sān sī1.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 |
仪刀 | 仪刀 yí dāo1.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 |
仪伞 | 仪伞 yí sǎn1.指用为仪仗的伞。 |
仪鸾 | 仪鸾 yí luán1.指仪鸾殿。 2.官署名。五代梁称仪鸾院,置仪鸾院使,掌卤簿仪仗。宋称仪鸾司,属卫尉寺,掌管祀郊庙﹑出巡﹑宴会等所用帐幕。 |
仪表美 | 仪表美 yí biǎo měi人的仪态、风度、容貌等的美。是心灵美的自然流露。不同时代、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审美习惯,仪表美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不同的仪态、风度表现了各自的个性,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在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为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的“四美”之一。 |
仪品 | 仪品 yí pǐn1.礼制;品级。 2.威仪与品节。 |
仪状 | 仪状 yí zhuàng1.仪容形状。 |
仪宾 | 仪宾 yí bīn1.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的称谓。 |
仪度 | 仪度 yí dù/duó1.浑天仪的度数。用以测日月星辰的行度。 2.礼仪法度。 3.仪容风度。 |
仪态万方 | 仪态万方 yí tài wàn fāng仪态:姿态,容貌;万方:多方面。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
仪相 | 仪相 yí xiāng/xiàng1.仪表容貌。 |
仪貌 | 仪貌 yí mào1.形容;外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