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的组词

仪常见的组词有:仪掾,仪序,仪衡,仪官,仪鸾司,仪马,仪望,仪态万方,仪桥,仪车,仪漏,仪韶,仪鸾,仪舌,仪秦,仪同,仪节,仪貌,仪刑,仪氏,仪狄,仪凤,仪衍,仪辔,仪庙,仪表美,仪堂,仪物,仪饰,仪伞

词语 解释
仪掾 yí yuàn1.泛称地方掌刑律的属官。
仪序 yí xù1.礼仪的秩序。
仪衡 yí héng1.测度衡量。 2.指观测仪器。
仪官 yí guān1.泛称掌礼仪的官。
鸾司 仪鸾司 yí luán sī1.宋代宫廷掌仪礼的官署。管皇帝祠郊庙﹑出巡﹑宴会和内廷供帐等事务。明初亦设有仪鸾司,职掌则异于宋,不久罢,改置锦衣卫。参阅《明史·职官志五》。
仪马 yí mǎ1.庙中的偶马。 2.皇帝仪卫中用作导引的马。
仪望 yí wàng1.仪容;外表。
态万方 仪态万方 yí tài wàn fāng仪态:姿态,容貌;万方:多方面。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仪桥 yí qiáo1.桥名。故址在今四川省遂宁县。
仪车 yí chē/jú1.皇后﹑妃﹑嫔所乘的车驾。其制依次稍有别。
仪漏 yí lòu1.即漏刻。因漏刻是计时的仪器,故名。
仪韶 yí sháo1.宫廷乐章的美称。语本《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韶,舜乐名。"
仪鸾 yí luán1.指仪鸾殿。 2.官署名。五代梁称仪鸾院,置仪鸾院使,掌卤簿仪仗。宋称仪鸾司,属卫尉寺,掌管祀郊庙﹑出巡﹑宴会等所用帐幕。
仪舌 yí shé1.战国辩士张仪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仪秦 yí qín1.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苏秦的并称。
仪同 yí tóng/tòng1.见"仪同三司"。
仪节 yí jié1.礼法;礼节。 2.谓仪礼的程序形式。
仪貌 yí mào1.形容;外貌。
仪刑 yí xíng1.效法。 2.为法,做楷模。 3.楷模;典范。 4.仪容,风范。
仪氏 yí shì/zhī1.指仪狄。
仪狄 yí dí1.传说为夏禹时善酿酒者。 2.用为酒的代称。
仪凤 yí fèng1.凤凰的别称。语本《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2.晋宫中楼名。 3.指元代管理乐工的机构仪凤司。 4.南京城门名。
仪衍 yí yǎn1.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与公孙衍的并称。
仪辔 yí pèi1.犹言法驾。
仪庙 yí miào1.宗庙。
表美 仪表美 yí biǎo měi人的仪态、风度、容貌等的美。是心灵美的自然流露。不同时代、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审美习惯,仪表美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不同的仪态、风度表现了各自的个性,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在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为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的“四美”之一。
仪堂 yí táng1.鸿胪寺的别称。
仪物 yí wù1.指用于礼仪的器物。语本《书.洛诰》:"仪不及物。"孔传:"威仪不及礼物。"
仪饰 yí shì1.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
仪伞 yí sǎn1.指用为仪仗的伞。

仪的二字词语

仪的三字词语

鸾司 表美 仗队 锽斧 贤堂 锽氅

仪的四字成语

态万方 静体闲 态万千 同三司 表堂堂

其他字的组词

乀组词 分组词 近组词 里组词 扯组词 沐组词 奉组词 苦组词 疟组词 蚂组词 职组词 嫩组词 黳组词 齄组词 醾组词 鸅组词 㼖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