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宾的拼音、解释、组词

仪宾的简介:

yí bīn
1.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的称谓。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明代称亲王、郡王的女婿。《幼学琼林.卷二.外戚类》:「郡主、县君,皆宗女之谓;仪宾、国宾,皆宗婿之称。」

仪宾》这个词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特定称谓,通常用于古代或旧时社会礼仪中。它指的是主人邀请来参加某些正式活动(如婚礼等)的宾客,特别是那些身份较高、地位较尊贵的客人。在古代礼制中,“仪”有庄重、仪式的意思;“宾”,意为客、来宾。因此,“仪宾”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礼仪之宾”。

造句

  1. 在古代婚礼上,主人特别邀请了几位地方官员作为仪宾
  2. 这次宴会是家族的大事,专门请了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仪宾
  3. 按照传统习俗,婚礼中有很多环节需要由仪宾来进行主持或监督。
  4. 为了体现对客人的尊敬,主人特地安排了几位仪宾来迎接每一位贵宾。
  5. 在庆典活动中,几位重要的仪宾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以示对他们身份的尊重。

请注意,“仪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历史文化或特定语境中。上述造句主要是为了帮助理解这个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分词解释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bīn

1 客人:~客。来~。~馆。~主。贵~。~至如归。2 同“ 傧 ”,傧相。3 服从,归顺:~服。~附。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