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卫的拼音、解释、组词

仪卫的简介:

yí wèi
1.仪仗与卫士的统称。

  • AI解释

仪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用来描述一种与礼仪和保卫相关的军事或礼宾制度。它通常指的是随从、护卫以及用于典礼仪式中的侍卫人员及其所携带的武器、装备等。这个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秩序、等级及庄重氛围的重视。

详细解释

  • :指礼仪、形式。
  • :表示保护、守护或伴随之意,也可理解为防卫。
  • 综合而言,《仪卫》一词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礼节与排场,也涉及到对于安全和秩序的维护。在古代,它常用于描述皇帝出行时随行的护卫队伍或是重要典礼中使用的礼仪人员。

造句

  1. 自古以来,在帝王出行时,都会有专门的仪卫队保障其人身安全并营造威严之感。
  2. 这次国宾来访,特地准备了庄严隆重的仪卫迎驾仪式,以示对贵宾的尊重和欢迎。
  3. 在古代宫廷中,御前侍卫作为皇帝的仪卫之一,不仅负责保护皇上安全,还承担着传达皇命、处理日常事务等职责。
  4. 为了重现古代皇家的风采,这次展览特别设置了丰富的仪卫表演项目,让参观者能深切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5. 在某些传统婚礼中,也有设置一定的仪卫,以象征新人地位尊贵及家族荣耀。

这些句子涵盖了《仪卫》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展示了它作为文化符号的重要性及其所承载的意义。

分词解释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wèi

1 保护,防护:保~。捍~。~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冕。2 防护人员:警~。后~。3 古代称驴:“策双~来迎”。4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在山东省)。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