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的拼音、解释、组词

仪礼的简介:

yí lǐ
1.礼仪,礼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名。十三经之一。汉儒称为「礼经」,或单称「礼」。汉代已残阙,当时所传有三本:戴德本、戴圣本、刘向别录本。今通行本为郑玄注、贾公彦疏之刘向别录本,十七篇。论述冠、婚、射、丧、饮、祭等礼之仪节。其经文亦有今古文之别,高堂生所传十七篇为今文,鲁恭王得自孔宅者为古文,五十六篇,其十七篇与今文同,而字多异,十七篇外,则为逸礼。郑玄注参用今古文二本。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三礼》:「汉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汉不名仪礼,专主经言,则曰『礼经』。」也称为「礼经」、「士礼」。

仪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属于儒家的经典之一。它主要记载了周朝时期贵族的社会礼仪、祭祀典礼等内容,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习俗和礼仪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

详细解释

  1. 成书背景:据传,《仪礼》是由孔子的弟子们整理并编纂而成的,旨在保存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与仪式规范。
  2. 内容概览
  3. 包含了冠礼、婚礼、宾礼、射礼、飨礼等五类礼仪的具体流程和细节描述;
  4. 还有相关的器物使用规定、服饰穿着要求以及祭神祭祖的程序等;
  5. 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仪礼》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礼仪文化的精髓,还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周代乃至先秦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线索。它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及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造句

  1. 古人讲究礼仪,《仪礼》中记载了许多日常行为的规范。
  2. 这座古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包括《仪礼》中所提及的一些器具。
  3. 在现代社会教育中,我们也应该重视《仪礼》这样的传统典籍学习,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 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仪礼》应当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
  5. 研究《仪礼》,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礼仪体系和文化内涵。

分词解释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