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同三司的拼音、解释、组词

仪同三司的简介:

yí tóng/tòng sān sī
1.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

  • AI解释

仪同三司》是中国古代官职的一种,主要用于对非正式但享有与高级官员同等待遇的人进行封赏。它并非具体的某个官衔名称,而是授予特定地位或身份的人以相当于“三品”(即三司)官阶的荣誉和特权。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尤其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代,为了表彰功勋卓著、德才兼备但并未授任实职之人,会授予他们与三品官员同等的待遇或荣耀。例如,在军事上可能会被封为“仪同三司”的将军。
  • 具体含义:“仪同”意指在形式上模仿或等同于;“三司”则是对高级官僚体系中的三个主要部门(户部、吏部和礼部)的统称,代表了朝廷中重要的行政管理职能。因此,“仪同三司”的封赠是一种象征性的荣誉,意味着被授予者享有与某个高阶官员同等的政治地位、社会声望以及部分特权。
  • 作用:主要是为了表彰那些虽然没有担任实际官职但仍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或者是为了团结和激励边疆地区的军事将领。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功勋的认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荣誉和礼遇的重视。

造句

  1. 李将军因在平叛中表现英勇,被封为仪同三司
  2. 由于他在经济改革中的贡献显著,虽然没有实职,但朝廷仍授予他“仪同三司”的荣耀。
  3. 这位文人虽未入朝为官,却因其文学成就而获得“仪同三司”之誉。
  4. 因为在抗倭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张将军被封为“仪同三司”,享受与三品官员同等的待遇。
  5. 为了表彰其长期以来对地方公益事业的巨大贡献,当地政府授予他“仪同三司”的称号。

分词解释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