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仗的拼音、解释、组词

仪仗的简介:

yí zhàng
古代用于仪卫的兵仗。指帝王、官员出行时护卫所持的旗、伞、扇、兵器等。现指国家举行大典或迎接外国首脑时护卫所持的武器,也指游行队伍前列所举的旗帜、标志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仪卫用的器具。古时帝王、官员外出时护卫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库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戎器、卤簿仪仗。」《三国演义》第八回:「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也称为「执事」、「彩杖」。

2. 担任仪卫的军队。《新唐书.卷二三.仪卫志上》:「朔望受朝及蕃客辞见,加纛、槊队,仪仗减半。」

仪仗》一词,主要指的是用于礼仪性活动中的队伍或装备。它包含了多种形式和内容,通常指为了彰显某种特定身份、地位或是进行庄严仪式时所使用的人员与器具的统称。

详细解释: 1. 含义: 仪仗指的是在重要场合如国家庆典、外交迎送等活动中用来展示庄重氛围的一种形式。 2. 构成: 可以包括护卫队、礼炮手、乐队、旗帜或国徽等装饰物、以及相关的礼仪人员。 3. 目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彰显活动的重要性和庄严性,同时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造句: 1. 在国庆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仪仗队伍展现了国家的强盛和团结。 2. 他作为新任外交官,需要在出访时掌握如何正确使用仪仗队,以体现应有的礼节与尊重。 3. 这次国际会议特别邀请了各国驻华大使参加开幕式,他们各自都带着华丽的仪仗队伍。 4. 清晨,校园里的升旗仪式开始了,仪仗队员庄重地迈着步伐走向升旗台,仪式感十足。 5. 为了庆祝这次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主办方特地安排了一支充满民族特色的仪仗队来参加闭幕式。

分词解释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zhàng

1 兵器:仪~。明火执~。2 拿着兵器:~剑。3 战争:打~。胜~。4 凭借,依靠:倚~。仰~。~恃。~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