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门的拼音、解释、组词

仪门的简介:

yí mén
1.明清官署﹑邸宅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官署的旁门。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一折:「这是仪门前,且莫过去,我试看咱。」《红楼梦》第五九回:「日落时便命关了仪门,不放人出入。」

仪门》词义解析

仪门,又称为大门、正门或仪门(在某些场合下),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门,尤其在中国古代官府、宗祠等重要建筑物中较为普遍。它不仅是建筑群的入口,更是整个建筑群形象和威严的重要标志之一。

  1. 功能作用:除了作为主要通道外,还常用于礼仪性的接待和迎送宾客,体现了尊卑有序的文化特点。
  2. 结构特点仪门通常设计为高大的双开或单开门,门楼上往往雕刻精美的图案或悬挂象征吉祥的牌匾。大门前还有照壁、石狮等装饰物以增加庄重感。
  3. 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传统建筑美学的一部分,更是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和礼仪文化的体现。

造句

  1. 李爷爷家的大门虽简陋但不失庄重,门口悬挂着一块“清正廉洁”的牌匾,门前的石狮雕刻得栩栩如生。
  2. 在古代官府里,仪门不仅是进入大堂的第一道门,更象征了权力与尊严。
  3. 我们走进了这庄严的仪门,眼前展现的是一个布局严谨、气势恢宏的大院落。
  4. 为了迎接这次重要的客人,他们特地在大门前装饰了一幅精美的对联和挂上了“宾至如归”的横批。
  5. 那个古老的祠堂,门前高大的仪门下已经聚集了许多族人,大家带着虔诚的心情等待着仪式的开始。

分词解释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