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形的拼音、解释、组词
仪形的简介:
yí xíng
1.仪容;形体。 2.谓画其形貌。 3.效法。 4.行法规;做楷模。 5.典范;楷模。
1.仪容;形体。 2.谓画其形貌。 3.效法。 4.行法规;做楷模。 5.典范;楷模。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容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唐.杜光庭《虬髯客传》:「观李郎仪形器宇,真丈夫也。」
2. 效仿。《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敬畏上天之戒,仪形虞、周之盛。」
3. 楷模、典范。《北齐书.卷三一.王昕传》:「元景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也作「仪刑」。
词语“仪形”在古代汉语中是指人物的行为举止和外貌风度,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者品行。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仪”,指行为、礼节或规范;“形”,指的是显现出来的样子、形态。
详细解释如下: 1. 礼仪与行为:它强调的是人的礼貌待人的方式和言行举止。 2. 外貌风度:除了礼仪之外,还包括个人的容貌和体态等外表特征。 3. 品德表现:有时候,“仪形”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在的品行、道德以及他的精神面貌。
下面是五个使用“仪形”的造句:
- 他举止文雅,仪形端庄,给人以温文尔雅的印象。
- 她穿着得体,仪形优雅,站在人群中显得尤为出色。
- 孔子的弟子们不仅在学业上勤奋,他们的仪形也十分端正。
- 在那个古代宫廷里,官员们的衣着打扮和仪形都严格遵循礼仪规范。
- 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仅要注重内在修养,还要注意自己的仪形,做到内外兼修。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