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的组词
太常见的组词有:太阴精,太行山脉,太卜,太上道君,太常雅乐,太上之忘情,太平道,太弟,太子港,太平引,太岁头上动土,太傅,太息,太上忘情,太阳大气层,太牢,太蒙,太平天子,太古,太平盛世,太府,太霞,太清,太乙炉,太史,太学生,太尉足,太阴草,太坛,太和
词语 | 解释 |
---|---|
太阴精 | 太阴精 tài yīn jīng1.指月亮。古人以为月乃太阴之精。 |
太行山脉 | 太行山脉 tài háng shān mài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介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间。北起北京西山,南到河南省黄河以北,大部分为晋、冀天然省界。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200米。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 |
太卜 | 太卜 tài bǔ/bo1.官名。为殷六太之一。周时属春官﹐为卜官之长。秦汉有太卜令。北魏有太卜博士。北齐有太卜局丞。北周有太卜大夫。隋唐设太卜令。宋以太卜隶司天台﹐不置专官。参阅《通典.职官七》﹑《续通典.职官七》。 |
太上道君 | 太上道君 tài shàng/shǎng dào jūn即“灵宝天尊”。 |
太常雅乐 | 太常雅乐 tài cháng yǎ lè/yuè1.唐雅乐名。唐初命太常少卿祖孝孙﹑张文收等斟酌古今﹐参定雅乐﹐造十二和乐﹐合四十八曲﹐八十四调﹐称太常雅乐。参阅宋王溥《唐会要.雅乐》。 |
太上之忘情 | 太上之忘情 tài shàng/shǎng zhī wàng qíng1. 熟语,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可以忘记喜怒哀乐之情,也就是没有感情的意思。“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如: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清·林觉民《与妻书》。 |
太平道 | 太平道 tài píng dào1.汉末道教派别之一。东汉灵帝熹平间﹐巨鹿人张角创立后﹐与弟张宝﹑张梁同在河北一带传道。道徒手执九节杖画符诵咒﹐给人治病﹐十馀年间﹐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发展信徒数十万。张角分信徒为三十六方(部)﹐"大方"万馀人﹐"小方"六七千人﹐设将帅统率。又收买一些宦官作内应﹐预定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年)三月五日京内外同时起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因内奸唐周告密﹐起义被迫提早。起义者头缠黄巾﹐故称"黄巾军"。后遭政府军和地主武装镇压而失败 |
太弟 | 太弟 tài dì/tì/tuí1.皇帝尊其弟之称。 |
太子港 | 太子港 tài zǐ gǎng/jiǎng海地首都,全国最大港市。人口55万(1988年)。曾屡遭飓风和地震破坏,多次重建。有制糖、碾米、水泥等工业。为西印度群岛著名良港和加勒比海地区航空枢纽。市内有圣母院和国家宫等著名建筑。旅游业兴盛。 |
太平引 | 太平引 tài píng yǐn1.琴曲名。亦名"广陵散"。 |
太岁头上动土 | 太岁头上动土 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旧时迷信,认为太岁每年所在方位为凶方,这一年如在这一方位动土建筑,便要发生祸事。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太傅 | 太傅 tài fù1.官名。(1)三公之一。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秦废。汉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领。明清则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参阅《历代职官表》卷六七。(2)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 |
太息 | 太息 tài xī1.亦作"大息"。大声长叹﹐深深地叹息。 2.长呼吸。 |
太上忘情 | 太上忘情 tài shàng wàng qíng太上:指圣人。圣人不为情感所动。 |
太阳大气层 | 太阳大气层 tài yáng dà/dài/tài qì céng太阳结构的一个层次。人们能直接观测到。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处于局部的激烈运动中,如太阳黑子出没、日珥变化和耀斑爆发等。 |
太牢 | 太牢 tài láo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具太牢以为膳。 |
太蒙 | 太蒙 tài mēng/méng/měng1.见"大蒙"。 |
太平天子 | 太平天子 tài píng tiān zǐ1.谓能治国平天下的皇帝。 |
太古 | 太古 tài gǔ远古;上古: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领。 |
太平盛世 | 太平盛世 tài píng shèng shì安定、兴盛的时代。 |
太府 | 太府 tài fǔ1.官名。《周礼.天官》有大府﹐掌府藏会计。秦汉并其职于司农少府。南朝梁置太府卿﹐专管皇室的库储出纳。北齐曰太府寺。北周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唐曾改太府为外府﹐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旋复旧。宋以太府半属国家行政﹐半属宫廷事务。辽﹑金﹑元改宋以前的太府寺为太府监。明废。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
太霞 | 太霞 tài xiá1.高空的云霞。 |
太清 | 太清 tài qīng①天空。古人认为天由清而轻的气所构成,故称为“太清”: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②道家谓天道:行之以礼仪,建之以太清。③道教所谓“三清”之一。即最高的天神之一“太清太上老君”,或最高的仙境之一“太清圣境”。 |
太乙炉 | 太乙炉 tài yǐ lú1.道家炼丹的炉。 |
太史 | 太史 tài shǐ1.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称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2.复姓。汉末有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 |
太学生 | 太学生 tài xué shēng1.在太学里就读的学生。参见"太学"。 |
太尉足 | 太尉足 tài wèi/yù zú1.宋李宪用事﹐士大夫皆奴事之。彭孙气凌公卿﹐然尝为宪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宪以足踏其头曰:"奴谄不太甚乎!"见宋苏轼《仇池笔记.太尉足香》。后遂用为阿谀的典实。 |
太阴草 | 太阴草 tài yīn cǎo1.草名。即钩吻。 |
太坛 | 太坛 tài tán1.古时祭天的圆形高坛。 |
太和 | 太和 tài hé/hè/huó/huò/hú1.亦作"大和"。 2.天地间冲和之气。 3.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4.谓太平。 5.和睦。 6.乐名。魏鼓吹曲名。 7.乐名。雅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