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真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真的简介:

tài zhēn
1.原始混沌之气。 2.仙女名。 3.唐杨贵妃号。 4.道教称黄金为太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天地未分时,混沌的元气。晋.程本《子华子.卷上.阳城胥渠问》:「夫混茫之中,是名太初,实生三气,上气曰始,中气曰元,下气曰玄,玄资于元,元资于始,始资于初,太真剖割,通三而为一,离之而为两,各有专精,是名阴阳。」

2. 道家对金的称呼。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金石部.金》:「弘景曰:『仙方名金为太真。』」

3. 仙人名。西王母的小女。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八.太真夫人赠马明生诗二首.序》:「太真夫人者,王母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婉罗,字勃遂。」

4. 唐杨贵妃为女官时的称号。《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传》:「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道我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恰便似倾国倾城的太真。」

太真》一词并非一个常见词汇,它并没有出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不过,“太真”通常与“杨贵妃”联系在一起,在古代文学和文化中是一个常见的名字或者别称。据历史记载,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自号“太真”,因此在一些作品中,“太真”是杨贵妃的代称。

详细解释

  • 出处:“太真”这一称呼最初来源于《长恨歌传》,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根据历史记载创作的一部小说,其中提到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自号“太真”,以示其身份尊贵、地位特殊。
  • 文化意义:在文学作品中,“太真”不仅代表了杨贵妃这一历史人物,还承载着复杂的情感色彩。她既是唐朝盛世的象征,也是爱情悲剧中的关键人物。

造句

  1. 在古典文学研究中,《长恨歌传》是了解“太真”的重要资料。
  2. 杨贵妃自号为“太真”,这一名字在后世成为了她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3. 虽然《太真》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词汇,但它与杨贵妃的故事紧密相连,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
  4. 由于“太真”与杨玉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多关于唐玄宗及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都能找到她的身影。
  5. 在研究唐代文化时,“太真”作为一个特殊的名字或称号,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个人命运的重要视角。

请注意,以上造句是基于对“太真”含义的理解而构建的,并非在实际语境中存在。

分词解释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zhēn

1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诚。~谛。~挚。~心。逼~。认~。~才实学。~知灼见。2 确实,的确:~好。~正。~切。3 清楚,显明:看得~。咬字很~。4 本性,本原:纯~。天~。5 人的肖像:传(chuán )~。写~。6 汉字的楷书:~字。~书。~草隶篆。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