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甲的简介:
tài jiǎ
1.星名。即太乙。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华盖西临﹐藏五云于太甲。"唐杜甫《大历三年春将适江陵漂泊》诗:"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仇兆鳌注引严羽《沧浪诗话》:"太甲﹐即太乙。甲乙相近而误用也。"一说﹐"华盖在旁六星曰六甲﹐分阴阳而配节候。太甲﹐恐是六甲一星之名。"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
1.星名。即太乙。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华盖西临﹐藏五云于太甲。"唐杜甫《大历三年春将适江陵漂泊》诗:"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仇兆鳌注引严羽《沧浪诗话》:"太甲﹐即太乙。甲乙相近而误用也。"一说﹐"华盖在旁六星曰六甲﹐分阴阳而配节候。太甲﹐恐是六甲一星之名。"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名。商王,汤之孙。既立,纵欲无度,伊尹放逐于桐,居三年,太甲悔过向善,能修德,伊尹迎归,百姓以宁。见《书经.太甲中》。
2. 书经篇名。分上、中、下三篇。
关于“太甲”这个词,实际上它并非一个完整且独立存在的词语,而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名,即商朝君主太甲。在古代文献中,“太甲”的故事常常与《尚书·康诰》、《史记·殷本纪》等典籍相关联。
详细解释
- 人物简介:“太甲”是商朝第二代君主,名挚,因其兄阳甲去世后即位,因此被称为“太甲”。在位期间经历了一些动荡和变革。
- 历史事件:根据《史记·殷本纪》等记载,在太甲时期,发生了著名的伊尹辅政的故事。伊尹曾被流放,后因国事混乱而重新得到重用,帮助太甲治理国家,并最终促使太甲改过自新。
造句
- 在历史长河中,太甲的一生成为了忠奸之争的经典故事。
- 研究者们常常引用“太甲”的例子来说明古代君主在面对困境时的抉择与反思。
- 虽然关于太甲的历史记录不多,但伊尹辅政的故事足以让后人铭记这位商朝君主的时期。
- 太甲时期的改革举措对后来的君王治理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反复提及。
- 在《尚书》中,记载了太甲与伊尹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君臣合作的重要性。
以上是关于“太甲”相关的一些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人物及其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分词解释
太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甲
jiǎ
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子。花~(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名为“进士及第”);二~(名为“进士出身”);三~(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兵。~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板。装~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坼(外表裂开)。10 古同“胛”,肩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