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傅的简介:

tài fù
1.官名。(1)三公之一。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秦废。汉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领。明清则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参阅《历代职官表》卷六七。(2)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三公之一,位次太师而在太保之上。职在辅助皇帝,使无过失。《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蘧伯玉为太傅,孔父为詹事。」

2. 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

太傅》一词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意义。在古代,它是一种高官的职称,在不同的朝代、时代有着不同含义。

详细解释: 1. 秦汉时期:“太傅”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职衔,多为辅佐之臣。它一般是皇帝或太子的老师或者顾问的角色。 2. 唐代至宋元时期:“太傅”作为“三公”之一(通常指的是太师、太傅和太保),在唐朝时是仅次于宰相的重要职位,负责辅弼天子。 3. 明清两代:尽管“三公”的实际权力不如从前,但“太傅”仍保留着其礼遇地位,多为荣誉职称。

造句示例:

  1. 他虽已退居二线,但仍担任太傅之职,享受朝廷的高规格待遇。
  2. 在古代宫廷中,文臣们常以太傅身份出现,不仅授业解惑,还常常参与朝政决策。
  3.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谋士、智者也曾被封为太傅,如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大司寇和太师等官职。
  4.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刘备时期担任过此职,以其智慧帮助蜀汉度过难关。
  5. 为了表彰他在学术上的杰出贡献,学院授予他荣誉太傅的称号。

以上是关于“太傅”一词的一些解释和使用示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1 辅相:太~。少~。2 教导:“~立德义”。3 教导人的人:师~。4 附着,使附着:~粉。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