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师的简介:

tài shī
1.古三公之最尊者。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后代相沿﹐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亦指太子太师﹐为辅导太子之官。参见"太傅"﹑"太保"。 2.古代乐官之长。 3.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 4.复姓。周有太师疵。见《史记.周世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三公之最尊者。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三国演义》第八回:「本欲留将军止宿,恐太师见疑。」

2. 古代乐官之长。掌管乐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

太师》一词在古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官职的名称,还涉及到了文化的传承、音乐教育等方面。以下是关于“太师”较为详细的解释:

1. 官职含义

  • 太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名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职责和含义。
  • 在商朝时,太师是辅佐君主的重要官员之一;
  • 到了周代,特别是西周时期,太师更是成为掌管音乐教育、礼仪规范等重要事务的职位。其具体职能包括负责宫廷音乐教育,指导乐工演奏,以及参与国家大典中的礼乐事宜。

2. 历史背景

  • 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太师”不仅是一个具有崇高地位的职业称号,还往往与贵族阶层紧密相关。
  • 此外,在一些朝代(如宋朝)里,“太师”还被用作封号或荣誉性的职位。

3. 现当代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太师”通常用来指称那些具有高深学识和丰富经验的老师或者长辈,象征着智慧与权威。

4. 造句示例:

  1. 古代中国历史上,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曾担任过太师这样的重要职位。
  2. 在这个家族中,祖父被尊称为“太师”,因为他不仅学问渊博,而且道德高尚。
  3. 为了传承古乐,他希望成为一名太师,专门教授孩子们演奏古琴。
  4.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学生们都尊敬地称呼他为“太师”。
  5. 在宫廷中,太师是仅次于国师的高级官员,负责教导太子和王室成员。

通过以上解释与造句示例,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太师”这个词。

分词解释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