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的组词
蒲常见的组词有:蒲桃酒,蒲荷,蒲公英,蒲昌海,蒲弋,蒲鞭之政,蒲鲁东主义,蒲质,蒲椠,蒲卢,蒲梢,蒲弓,蒲窝子,蒲笨车,蒲艾,蒲酒,蒲杨,蒲桃髻,蒲葵箑,蒲衣,蒲人,蒲稗,蒲墩儿,蒲帆,蒲海,蒲篮,蒲勺,蒲帛,蒲萄宫,蒲绒
| 词语 | 解释 |
|---|---|
| 蒲桃酒 | 蒲桃酒 pú táo jiǔ1.见"葡萄酒"。 |
| 蒲荷 | 蒲荷 pú hé/hè1.香蒲与荷的合称。 |
| 蒲公英 | 蒲公英 pú gōng yīng又称“黄花地丁”。双子叶植物,菊科。多年生草本。植株中有白色乳汁。叶倒披针形。秋季开黄花。果实成熟时像白色绒球,能随风飞扬。全草可入药,能清热解毒。 |
| 蒲昌海 | 蒲昌海 pú chāng hǎi1.今新疆东部的罗布泊。自汉至唐称为蒲昌海,又名盐泽。地当西域东方的门户,为当时东西交通主要路线所经过。 |
| 蒲弋 | 蒲弋 pú yì1.蒲且的箭。泛指神射手的箭。 |
| 蒲鞭之政 | 蒲鞭之政 pú biān zhī zhèng蒲:香蒲,一种草本植物。以蒲为鞭,柔软不能伤人。旧时称官吏宽厚仁慈。 |
| 蒲鲁东主义 | 蒲鲁东主义 pú lǔ dōng zhǔ yì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以法国蒲鲁东为代表。反对资本主义剥削,但又想保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敌视一切国家、组织和权威,主张建立“无政府”社会。 |
| 蒲质 | 蒲质 pú zhì1.以蒲草为贽。质,通"贽"。见面礼。 2.蒲柳之质。因蒲柳早凋,常用喻质贱﹑体弱。 |
| 蒲椠 | 蒲椠 pú qiàn1.犹蒲牒。亦借指书信。 |
| 蒲卢 | 蒲卢 pú lú1.即果蠃。一种细腰的蜂。《礼记.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郑玄注:"蒲卢,蜾嬴,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桑虫然。"一说为芦苇。见朱熹集注。后因以"蒲卢"比喻对百姓的教化。 2.一种细腰的葫芦。 3.复姓。春秋时齐国有蒲卢胥。 |
| 蒲梢 | 蒲梢 pú shāo/sào1.亦作"蒲捎"。亦作"蒲稍"。 2.古代骏马名。 |
| 蒲弓 | 蒲弓 pú gōng1.蒲且为古代善射者。后以"蒲弓"为弓的美称。 |
| 蒲窝子 | 蒲窝子 pú wō zǐ1.即蒲草毛窝。 |
| 蒲笨车 | 蒲笨车 pú bèn chē/jú1.以蒲草为遮蔽的车。 |
| 蒲艾 | 蒲艾 pú ài/yì1.菖蒲与艾草。 |
| 蒲酒 | 蒲酒 pú jiǔ1.菖蒲酒。 2.蒲博(摴蒲戏,古代一种赌博名称)和饮酒。 |
| 蒲杨 | 蒲杨 pú yáng1.蒲柳。 |
| 蒲桃髻 | 蒲桃髻 pú táo jì1.古代为儿童所束的葡萄形的发髻。 |
| 蒲葵箑 | 蒲葵箑 pú kuí shà1.即蒲葵扇。 |
| 蒲衣 | 蒲衣 pú yī/yì1.用蒲草编的衣服。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 |
| 蒲人 | 蒲人 pú rén1.元明史籍对少数民族布朗族﹑德昂族的泛称。即古代的百濮。 |
| 蒲稗 | 蒲稗 pú bài1.蒲草与稗草。亦用以指相近相依的事物。 |
| 蒲墩儿 | 蒲墩儿 pú dūn ér/er1. 用香蒲叶、麦秸等编成的厚而圆的垫子,农村中用作坐具。 |
| 蒲帆 | 蒲帆 pú fān1.用蒲草编织的帆。 |
| 蒲海 | 蒲海 pú hǎi1.即蒲类海。 |
| 蒲篮 | 蒲篮 pú lán1.亦作"蒲蓝"。 2.一种用竹篾﹑柳条等编制的扁圆形盛器。 |
| 蒲勺 | 蒲勺 pú sháo1.古礼器名。 |
| 蒲帛 | 蒲帛 pú bó1.蒲车与束帛。古代作为征召贤者之礼。 2.借指征聘;征召。 |
| 蒲萄宫 | 蒲萄宫 pú táo gōng1.见"葡萄宫"。 |
| 蒲绒 | 蒲绒 pú róng1.香蒲的雌花穗上长的白绒毛,可以用来絮垫子或枕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