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的组词

蒲常见的组词有:蒲柳之姿,蒲卢,蒲室,蒲帆,蒲椠,蒲桃酒,蒲饮,蒲菜,蒲葵扇,蒲龛,蒲苇,蒲稍,蒲车,蒲酒,蒲密,蒲稗,蒲柳,蒲荷,蒲柳之质,蒲且,蒲牒,蒲姿,蒲剧,蒲鞭之罚,蒲鞯,蒲戏,蒲弋,蒲草,蒲荐,蒲桃

词语 解释
柳之姿 蒲柳之姿 pú liǔ zhī zī蒲柳:蒲和柳皆望秋先凋,引申为早衰。旧时称自己体质弱的客套话。
蒲卢 pú lú1.即果蠃。一种细腰的蜂。《礼记.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郑玄注:"蒲卢,蜾嬴,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桑虫然。"一说为芦苇。见朱熹集注。后因以"蒲卢"比喻对百姓的教化。 2.一种细腰的葫芦。 3.复姓。春秋时齐国有蒲卢胥。
蒲室 pú shì1.犹草庵。
蒲帆 pú fān1.用蒲草编织的帆。
蒲椠 pú qiàn1.犹蒲牒。亦借指书信。
桃酒 蒲桃酒 pú táo jiǔ1.见"葡萄酒"。
蒲饮 pú yǐn/yìn1.蒲博和饮酒。
蒲菜 pú cài1.即香蒲。嫩时可食。
葵扇 蒲葵扇 pú kuí shàn/shān1.用蒲葵叶制成的扇。俗称蒲扇。
蒲龛 pú kān1.指佛堂﹑寺庙。
蒲苇 pú wěi1.蒲草与芦苇。
蒲稍 pú shāo/shào1.见"蒲梢"。
蒲车 pú chē/jú1.用蒲草裹着车轮的车子。古代用于封禅或征聘隐士。
蒲酒 pú jiǔ1.菖蒲酒。 2.蒲博(摴蒲戏,古代一种赌博名称)和饮酒。
蒲密 pú mì1.蒲与密,古二县名。春秋时,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绩,孔子入其境,三称其善。见《孔子家语.辩政》。东汉时,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见《后汉书.卓茂传》。后常用"蒲密"指教化盛行的地方。
蒲稗 pú bài1.蒲草与稗草。亦用以指相近相依的事物。
蒲柳 pú liǔ1.即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后因以比喻未老先衰,或体质衰弱。 2.用以比喻轻贱。
蒲荷 pú hé/hè1.香蒲与荷的合称。
柳之质 蒲柳之质 pú liǔ zhī zhì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蒲且 pú qiě/jú1.人名。相传是古代善于射鸟的人。
蒲牒 pú dié1.谓以蒲草作牒。
姿 蒲姿 pú zī1.蒲柳之姿。比喻早衰的容颜。
蒲剧 pú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山西南部和陕西、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曾名“蒲州梆子”、“乱弹”,20世纪50年代改今称。起源一说脱胎于锣鼓杂戏,一说源于“弦索调”。与中路梆子(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又曾与同州梆子合称“山陕梆子”。唱腔有慢板、二性等。剧目有《薛刚反朝》、《麟骨床》等。
鞭之罚 蒲鞭之罚 pú biān zhī fá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蒲鞯 pú jiān1.垫在牛背上的蒲草垫子。 2.借指所骑的牛。
蒲戏 pú xì/hū1.即樗蒲戏。
蒲弋 pú yì1.蒲且的箭。泛指神射手的箭。
蒲草 pú cǎo1.即香蒲。其茎叶可供编织用。
蒲荐 pú jiàn1.用蒲草叶编织的席子。
蒲桃 pú táo1.常绿乔木。叶对生,披针形。夏季开花,花大,白色。果实圆球形或卵形。淡绿色或淡黄色,味甜而香,可供食用。 2.见"葡萄"。

蒲的二字词语

姿 线

蒲的三字词语

桃酒 葵扇 桃髻 类海 萄酒 墩儿 笨车 式耳 窝子 陶酒 昌海 葵箑 公英

蒲的四字成语

柳之姿 柳之质 鞭之罚 元识水 邑三善 扇价增 鞭之政 龙艾虎 鞭示辱 草毛窝

其他字的组词

又组词 ⼮组词 冉组词 刚组词 池组词 劲组词 ⾣组词 服组词 泪组词 借组词 莲组词 悼组词 掐组词 琅组词 椎组词 瘦组词 蝙组词 缴组词 鱞组词 龮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