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的组词

蒲常见的组词有:蒲公英,蒲鞭示辱,蒲酒,蒲笨车,蒲帆,蒲草毛窝,蒲柳之质,蒲牒,蒲葵箑,蒲簺,蒲元识水,蒲姿,蒲剧,蒲鸽,蒲伏,蒲类海,蒲褐,蒲鲸,蒲龙艾虎,蒲葵,蒲陶酒,蒲松龄(1640-1715),蒲卢,蒲扇,蒲草,蒲鲊,蒲合,蒲杨,蒲姑,蒲邑三善

词语 解释
公英 蒲公英 pú gōng yīng又称“黄花地丁”。双子叶植物,菊科。多年生草本。植株中有白色乳汁。叶倒披针形。秋季开黄花。果实成熟时像白色绒球,能随风飞扬。全草可入药,能清热解毒。
鞭示辱 蒲鞭示辱 pú biān shì rǔ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蒲酒 pú jiǔ1.菖蒲酒。 2.蒲博(摴蒲戏,古代一种赌博名称)和饮酒。
笨车 蒲笨车 pú bèn chē/jú1.以蒲草为遮蔽的车。
蒲帆 pú fān1.用蒲草编织的帆。
草毛窝 蒲草毛窝 pú cǎo máo wō1.一种蒲草编成的深帮圆头鞋子,里面杂有鸡毛﹑芦花等物,宜于雪地行走。
柳之质 蒲柳之质 pú liǔ zhī zhì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蒲牒 pú dié1.谓以蒲草作牒。
葵箑 蒲葵箑 pú kuí shà1.即蒲葵扇。
蒲簺 pú sài1.亦作"蒲塞"。 2.蒲,樗蒲。樗蒲和簺是古代的两种博戏。亦泛指博戏;赌博。
元识水 蒲元识水 pú yuán shí shuǐ蒲元:人名。指实践经验十分丰富。
姿 蒲姿 pú zī1.蒲柳之姿。比喻早衰的容颜。
蒲剧 pú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山西南部和陕西、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曾名“蒲州梆子”、“乱弹”,20世纪50年代改今称。起源一说脱胎于锣鼓杂戏,一说源于“弦索调”。与中路梆子(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又曾与同州梆子合称“山陕梆子”。唱腔有慢板、二性等。剧目有《薛刚反朝》、《麟骨床》等。
蒲鸽 pú gē1.瓜名。一种青瓜。
蒲伏 pú fú1.犹匍匐。伏地而行。
类海 蒲类海 pú lèi hǎi1.古湖泊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巴里坤湖。
蒲褐 pú hè1.蒲团褐衣。亦借指佛学或佛教徒。
蒲鲸 pú jīng1.指钟。
龙艾虎 蒲龙艾虎 pú lóng ài/yì hǔ1.旧俗扎蒲草为龙形,扎艾草为虎形,于端午节挂在门上,以驱恶辟邪。
蒲葵 pú kuí1.常绿乔木,叶子大,大部分掌状分裂,裂片长披针形,圆锥花序,生在叶腋间,花小,果实椭圆形,成熟时黑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叶子可以做扇子。 2.指蒲葵扇。
陶酒 蒲陶酒 pú táo/yáo jiǔ1.见"葡萄酒"。
松龄(1640-1715) 蒲松龄(1640-1715) pú sōng líng (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一生科举不利,七十二岁始为贡生。除一度到宝应、高邮做幕宾外,长年在家乡教书。作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及通俗俚曲十四种等。有《蒲松龄集》。
蒲卢 pú lú1.即果蠃。一种细腰的蜂。《礼记.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郑玄注:"蒲卢,蜾嬴,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桑虫然。"一说为芦苇。见朱熹集注。后因以"蒲卢"比喻对百姓的教化。 2.一种细腰的葫芦。 3.复姓。春秋时齐国有蒲卢胥。
蒲扇 pú shàn/shān1.用蒲葵叶或香蒲叶做成的扇子。
蒲草 pú cǎo1.即香蒲。其茎叶可供编织用。
蒲鲊 pú zhǎ/zhà1.古代一种腌制的鱼类食品。常在外面裹有竹箬﹑芦叶等,故名。
蒲合 pú hé/gě1.用蒲草编的席子。
蒲杨 pú yáng1.蒲柳。
蒲姑 pú gū1.地名。在今山东博兴东北。
邑三善 蒲邑三善 pú yì sān shàn蒲邑:蒲县,在山西隰县。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

蒲的二字词语

姿

蒲的三字词语

公英 笨车 葵箑 类海 陶酒 萄酒 萄宫 窝子 桃酒 葵扇 式耳 桃髻 昌海

蒲的四字成语

鞭示辱 草毛窝 柳之质 元识水 龙艾虎 邑三善 鞭之罚 牒写书 鞭之政 柳之姿 扇价增

其他字的组词

两组词 吧组词 波组词 详组词 觅组词 砍组词 奢组词 衅组词 敞组词 葬组词 搔组词 蓝组词 籣组词 鱪组词 驥组词 鸘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