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艾的拼音、解释、组词
蒲艾的简介:
pú ài/yì
1.菖蒲与艾草。
1.菖蒲与艾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菖蒲和艾草。中国民俗端午节悬插在门上,用以避邪驱瘟。因菖蒲的叶子,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古人认为可以遏退鬼怪,而艾草从古以来就被用来灸疾治病,所以被认为有驱除瘟疫疾病的功能。《红楼梦》第三一回:「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蒲艾》在传统语境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由“蒲”和“艾”两个字结合构成的一个词组。这两个字分别代表了两种传统意义上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植物——菖蒲与艾草。
- 菖蒲:又称水剑草、香蒲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驱邪避害,尤其是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悬挂菖蒲以祈求平安。
- 艾草: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艾草就被认为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驱蚊防病的功能。
结合在一起,“蒲艾”往往被用来象征自然界的防护之力,以及古代人民对于健康、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造句
- 端午节的时候,在门上挂起一片菖蒲和艾草,既能保护家人的平安健康,也增添了一抹民俗文化的气息。
- 古代文人喜欢在家中摆放菖蒲和艾草,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驱蚊辟邪的作用,更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 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期间悬挂菖蒲与艾草能够有效抵御鬼魅邪灵的侵扰,是家庭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 蒲艾制成的手工艺品,如香囊、挂饰等,在传统节日中广受欢迎,不仅实用还能传递浓厚的文化气息。
- 每年端午节前夕,村民们都会忙着采集新鲜的菖蒲与艾草,为即将到来的传统佳节做足准备。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