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芦的拼音、解释、组词

蒲芦的简介:

pú lú
1.蒲草和芦苇。 2.蒲且。 3.蚌蛤之属。

  • AI解释

在古代汉语中,“蒲芦”实际上是指“蒲柳”,是一种植物。蒲柳属于蓼科,是一种常见于河流、池塘边的水生或湿生植物,因其生长迅速、材质轻软而得名。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下,“蒲芦”并非一个常用且明确的词汇,所以为了准确理解您的问题,我们通常以“蒲柳”进行解释。

详细解释

  1. 名称由来:“蒲”指的是该植物茎干中空、轻软如蒲草的特点;“柳”则因其叶形似柳叶而名之。
  2. 特性:生长迅速,材质较软,常被用于编织或制作生活用品。在古代,人们会用它的茎叶来编织篮子等日常用品。
  3. 文化象征意义:“蒲柳”往往用来比喻生命力顽强、适应性强的事物。

造句

  1. “河边长满了青翠的蒲柳,随风摇曳,如同大自然的音乐家。”
  2. “在民间传统工艺中,人们常用蒲柳编织各种精美的篮子和器皿。”
  3. “尽管环境恶劣,这些蒲柳仍顽强地生长着,体现了生命的坚韧不拔。”
  4. “每到夏季,水边的蒲柳丛生,为过往行人提供了一片阴凉之地。”
  5. “在古代诗词中,‘蒲芦’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生命力旺盛、适应环境能力极强的事物。”

请注意,“蒲芦”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存在的词汇,造句时适当调整以符合语境和表达需求。

分词解释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黄(蒲的花粉)。~棒。~草。~绒。~扇。2 指“菖蒲”:~节。~月(指农历五月)。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4 古同“匍”,匍伏。5 姓。

1 〔~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花”、“~根”、“~笛”、“~席”、“~荡”;亦简称“苇”,如“~丛”、“~塘”、“~箔”、“~荡”。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