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牢的拼音、解释、组词

蒲牢的简介:

pú láo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海边的兽。据说它吼叫的声音非常宏亮,故古人常在钟上铸上蒲牢的形象。《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李善注引三国吴薛综曰:"海中有大鱼曰鍄,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后因以"蒲牢"为钟的别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传说中的野兽。《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句下唐.李善.注:「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九五:「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也。」

蒲牢》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中,通常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器物上的装饰图案。蒲牢是龙生九子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蒲牢的形象常常被用来代表洪钟,因其传说中的特征是对声音敏感,能够发出巨大声响。

详细解释:

  • 蒲牢: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蒲牢是一种据说会因微小声音而惊跳的神兽。《山海经》有载:“蒲牢生在东海之滨,其形似龙,但体态较小。” 在后来的文化发展中,它往往被用来作为钟或某些乐器上的装饰图案。
  • 象征意义蒲牢常被视为吉祥物和驱邪避凶的符号之一。它的形象寓意着响亮、警觉以及对意外之声的敏感度。

造句:

  1. 古代工匠们常常在大型青铜器上雕刻出蒲牢的形象,以期带来更多的祥瑞。
  2. 这口大钟上雕有精美的蒲牢图案,每逢佳节便会敲响,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3. 在古代,人们常用蒲牢来装饰宫殿、寺庙的门环,象征警醒和对异变时刻准备着。
  4. 画家在创作中融入了蒲牢的形象,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还表达了希望家宅平安的美好愿望。
  5. 蒲牢作为龙九子之一,在民间故事中常被描绘为钟上的小兽,守护者钟声的洪亮与庄重。

分词解释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黄(蒲的花粉)。~棒。~草。~绒。~扇。2 指“菖蒲”:~节。~月(指农历五月)。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4 古同“匍”,匍伏。5 姓。

láo

1 养牲畜的圈(juàn ):虎~。亡羊补~(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笼。2 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太~(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之称)。少~(诸侯宗庙,用羊、豕之称)。3 监禁犯人的地方:监~。坐~。4 结实,坚固,固定:~固。~稳(❶稳妥可靠;❷物体稳定,不摇晃)。~记。~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