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鞭的拼音、解释、组词

蒲鞭的简介:

pú biān
1.以蒲草为鞭。常用以表示刑罚宽仁。

  • AI解释

蒲鞭》的详细解释

蒲鞭,是一种传统的刑具,由蒲草编织而成。在古代,它通常被用来作为一种轻微的惩戒工具或象征性的惩罚方式,显示出执法者对法律实施时宽严相济、教化为主的原则。

历史与文化背景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汉代至魏晋时期,“蒲鞭”常用于表示一种温和而有礼的治国策略。具体来说,在某些情况下,统治者会以这种看似轻巧实则具有警示作用的方式来进行惩戒,意在使受罚者能够深刻反省并改正错误,而不致于因过度严酷的惩罚而产生过大的心理负担或社会恐慌。

用法与意义

使用蒲鞭的目的多为表达一种温和、教化为主的态度。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以礼治国的理念——即通过文化和道德教育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不是简单依靠暴力和强制手段。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司法体系中对于个人尊严和社会和谐的关注。

造句

  1.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是一种更为文明、合理的社会治理方式,并非依赖于“蒲鞭”这样的古老刑具。
  2. 在现代管理理念下,“蒲鞭”的象征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通过积极引导和教育来预防问题的发生。
  3. 历史上的很多贤明君主都善于运用类似的温和手段,用以替代更为严苛的惩罚措施,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4. 作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在面对下属犯错时可以采取类似“蒲鞭”的方法,即通过批评教育为主的方式引导其改正错误。
  5.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蒲鞭”常常被用来象征一种理想的治国之道——教化大于惩罚。

分词解释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黄(蒲的花粉)。~棒。~草。~绒。~扇。2 指“菖蒲”:~节。~月(指农历五月)。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4 古同“匍”,匍伏。5 姓。

biān

1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2 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3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4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5 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