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鞭之政的拼音、解释、组词

蒲鞭之政的简介:

pú biān zhī zhèng
蒲:香蒲,一种草本植物。以蒲为鞭,柔软不能伤人。旧时称官吏宽厚仁慈。

  • AI解释

蒲鞭之政》这个成语出自《晋书·桓温传》,意指古代的一种轻微惩罚方式,通过使用蒲草制成的轻薄刑具来惩戒有过失的人。这种方式象征性地表示了处罚的温和,并且反映了领导者宽和而明理的治理风格。

详细解释

在古代中国,当官员或百姓有轻微过错时,采用蒲鞭作为惩戒工具是一种较为缓和的做法。蒲鞭由柔软、轻薄的蒲草编织而成,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种不具实际痛苦的方式达到警示的效果,而非严刑峻法。这反映了晋朝桓温处理政务的一种温和且公正的态度。

造句

  1. 桓温作为一代明君,他推行了“蒲鞭之政”,以一种宽和的治理方式促进了国家的和谐稳定。
  2.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古代的“蒲鞭之政”,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错误或争议。
  3. 为了使团队成员更好地改正自己的缺点,“领导层决定采用‘蒲鞭之政’的方式”进行温和指导。
  4. 蒲鞭之政”的理念提醒我们在教育子女时要讲究方式方法,避免粗暴的惩罚导致逆反心理。
  5. 桓温在处理政务上实行“蒲鞭之政”,这体现了他深思熟虑后的智慧和谦逊。

这些句子展示了成语背后的思想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黄(蒲的花粉)。~棒。~草。~绒。~扇。2 指“菖蒲”:~节。~月(指农历五月)。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4 古同“匍”,匍伏。5 姓。

biān

1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2 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3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4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5 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