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桃的拼音、解释、组词
蒲桃的简介:
pú táo
1.常绿乔木。叶对生,披针形。夏季开花,花大,白色。果实圆球形或卵形。淡绿色或淡黄色,味甜而香,可供食用。 2.见"葡萄"。
1.常绿乔木。叶对生,披针形。夏季开花,花大,白色。果实圆球形或卵形。淡绿色或淡黄色,味甜而香,可供食用。 2.见"葡萄"。
- AI解释
《蒲桃》这个词实际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指的是某些特定的历史文献或古代书籍中的用词。根据现有资料分析,“蒲桃”更有可能是指“葡萄”的古称。
详细解释:
- 名称来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蒲桃”是葡萄的另一个称呼,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投吾瞿蹄,履我跫音,有蒲桃兮,结于南枝。”这里的“蒲桃”即指葡萄。
- 历史背景: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蒲桃”的称谓源于西域(今中亚一带),后来传入中国。在汉代以前的中国,人们通常使用“蒲桃”这个名称。
造句:
- 古人云:“有蒲桃兮,结于南枝。”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
- 葡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物品之一,也被称为“蒲桃”,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 在古籍《齐民要术》中,描述了如何种植和酿造“蒲桃酒”的方法。
- 古代文人常以“蒲桃”为题材创作诗词歌赋,如:“红粒明珠一色光,葡萄之味今犹香。”
- 从“蒲桃”到“葡萄”,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象征。
请注意,“蒲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语,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些古文或特定语境下。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