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的组词

麻常见的组词有:麻查,麻婆豆腐,麻酱,麻俐,麻苎,麻醉品,麻线,麻绳菜,麻絻,麻粥,麻斑,麻溜,麻蒯,麻扎刀,麻姑剌,麻朝,麻胡,麻餈,麻痹大意,麻纻,麻麻雨,麻酥酥,麻烟,麻沙本,麻蕡,麻葛糕,麻屦,麻履,麻饮鸡皮,麻醉剂

词语 解释
麻查 má chá/zhā1.犹麻茶。
婆豆腐 麻婆豆腐 má pó dòu fǔ1.用调味品烹调成的又麻又辣的豆腐羹。相传为麻婆所创,故称。
麻酱 má jiàng1.芝麻酱。 2.麻将牌。
麻俐 má lì1.见"麻利"。
麻苎 má zhù1.见"麻纻"。
醉品 麻醉品 má zuì pǐn1.指服之具有成瘾性的麻醉性药品,如鸦片﹑吗啡之类。亦喻指毒害身心的书刊。
线 麻线 má xiàn1.用麻制成的绳或线。 2.元代西南少数民族方言。谓官人。
绳菜 麻绳菜 má shéng cài1.方言。即马齿苋。
麻絻 má miǎn/wèn/mán/wàn1.见"麻冕"。
麻粥 má zhōu/yù1.麻仁熬制的粥。
麻斑 má bān1.即麻粒。
麻溜 má liū/liù1.方言。迅速;敏捷。
麻蒯 má kuǎi1.《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后用"麻蒯"指用次等或下等衣料做的衣物。
扎刀 麻扎刀 má zā/zhā/zhá dāo1.亦称"麻札刀"。 2.古代用于砍杀的一种兵器。
姑剌 麻姑剌 má gū là/lá1.日本木枕名。
麻朝 má zhāo/cháo1.古时善相马的人。
麻胡 má hú1.传说中人名。说法不一,以残暴着称。民间习用以恐吓小儿。《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植性虓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絶。至今以为故事。"一说﹐为隋将军麻祜(叔谋)。唐颜师古《隋遗录上》﹕"﹝炀帝﹞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浚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叔谋衔命﹐甚酷……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
麻餈 má cí1.即麻团。
痹大意 麻痹大意 má bì dà yì麻痹:肢体失去知觉和运动机能障碍,比喻失去警觉。指粗心、疏忽,对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麻纻 má zhù1.亦作"麻苎"。 2.大麻与苎麻。泛指麻。茎皮可供纺织用。
麻麻雨 má má yǔ/yù1.犹毛毛雨。
酥酥 麻酥酥 má sū sū1.见"麻苏苏"。
麻烟 má yān1.烟名。旧时的一种麻醉毒品。
沙本 麻沙本 má shā/shà běn1.古书版本名。福建建阳麻沙镇附近,盛产榕树等木材,质地松柔,易于雕板,自南宋至明,该地书籍刻印业极为发达,所印书销行全国。然讹误多,其质量次于杭州及四川所刻本。
麻蕡 má fén1.大麻的籽实。
葛糕 麻葛糕 má gé/gě gāo1.糕名。古代重阳节应时食品。
麻屦 má jù1.即麻鞋。
麻履 má lǚ1.麻鞋。
饮鸡皮 麻饮鸡皮 má yǐn/yìn jī pí1.北宋开封夏日冷食名。
醉剂 麻醉剂 má zuì jì1.能引起麻醉现象的药物。也叫麻药或蒙药。现代医学用于全身麻醉的有乙醚﹑氯仿等;用于局部麻醉的有可卡因﹑普鲁卡因等。吗啡﹑鸦片等,亦可用作麻醉剂。中国古代很早就在医疗中运用麻醉剂,如三国时华佗即曾用麻沸散以施行手术。亦喻指起麻痹人身心作用的不好的作品与思想。

麻的二字词语

线

麻的三字词语

醉品 绳菜 扎刀 姑剌 酥酥 沙本 葛糕 醉剂 衣相 辣辣 雷子 母芝 雀战 姑酒 灰色 札刀 衣仙 皮皴 雀牌 豆腐 撒撒 酥糖

麻的四字成语

婆豆腐 痹大意 饮鸡皮 姑掷米 衣相法 痹不仁

其他字的组词

㲸组词 叴组词 忍组词 远组词 吱组词 肴组词 倍组词 晤组词 鼠组词 禀组词 酵组词 蝎组词 䠮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