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密的拼音、解释、组词
蒲密的简介:
pú mì
1.蒲与密,古二县名。春秋时,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绩,孔子入其境,三称其善。见《孔子家语.辩政》。东汉时,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见《后汉书.卓茂传》。后常用"蒲密"指教化盛行的地方。
1.蒲与密,古二县名。春秋时,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绩,孔子入其境,三称其善。见《孔子家语.辩政》。东汉时,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见《后汉书.卓茂传》。后常用"蒲密"指教化盛行的地方。
- AI解释
经查询,"蒲密"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或常用词组,在汉语中并没有明确的意义。可能是因为输入错误或者是一个非常专业领域中的术语。如果是指“蒲松龄”的“蒲”和某地名的组合,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专有名词,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释。
考虑到您提供的词汇可能存在误写或误解,“蒲松龄”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如果将“蒲密”拆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解析,可能会涉及如下情况:
- “蒲”:可能指的是蒲松龄。
- “密”:可以理解为某地名或特征形容词。
基于此假设,下面提供一个关于蒲松龄的造句例子以及五个相关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
蒲松龄造句
-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著有《聊斋志异》。
- 读完《聊斋志异》,我对古代文人蒲松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与“蒲”和“密”相关的造句
- 蒲地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 在密林深处,隐藏着一个古老的村庄。
- 秘密花园里的花儿在风中摇曳,如同密语一般轻声诉说着故事。
- 他的话言之凿凿,令人感到非常可信,就像蒲松龄笔下那些荒诞不经的故事一样。
- 蒲地的清晨总是格外宁静,宛如一幅静谧的水墨画。
如果您有其他具体的词语需要解释或造句,请告诉我。
分词解释
蒲
pú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黄(蒲的花粉)。~棒。~草。~绒。~扇。2 指“菖蒲”:~节。~月(指农历五月)。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4 古同“匍”,匍伏。5 姓。
密
mì
1 稠,空隙小,与“稀”、“疏”相对:紧~。稠~。茂~。严~。~封。~布。~集。~匝匝。~锣紧鼓(喻正式活动前的积极而紧张的准备,亦作“紧锣密鼓”)。2 关系近,感情好:~友。~亲。3 不公开,不公开的事物:秘~。保~。~谋。~电。~报。~使。~信。~诏。~旨。~探。4 精致,细致:精~。细~。致~。~实(细密结实)。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