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的组词
寄常见的组词有:寄宿舍,寄迹山林,寄坐,寄发,寄厝,寄褐,寄生虫,寄治,寄春君,寄生蝇,寄赃,寄书邮,寄人门下,寄庑,寄韵,寄目,寄卖,寄语,寄禄格,寄撘,寄处,寄画,寄谕,寄词,寄当归,寄味,寄雁传书,寄讯,寄情,寄押
| 词语 | 解释 |
|---|---|
| 寄宿舍 | 寄宿舍 jì sù/xiǔ/xiù shè/shě1.由国家或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职工或学生提供的公共宿舍。 2.泛指离家在外临时居住的房舍。 |
| 寄迹山林 | 寄迹山林 jì jì shān lín隐居山林间,不过问世事。 |
| 寄坐 | 寄坐 jì zuò1.谓居客位。比喻地位不稳且无实权。 |
| 寄发 | 寄发 jì fā/fà1. 发送邮件的动作。 |
| 寄厝 | 寄厝 jì cuò1.暂时停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 |
| 寄褐 | 寄褐 jì hè1.旧俗,为使孩子长寿而给他穿僧衣,谓之寄褐。 2.旧称不信教不念经只穿道士衣服的人为寄褐。 |
| 寄生虫 | 寄生虫 jì shēng chóng寄生在别的生物体上的动物。比喻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靠别人为生的人。 |
| 寄治 | 寄治 jì zhì1.谓假托公义之名。 2.地方官署侨居他地。 3.暂时治理。 |
| 寄春君 | 寄春君 jì chūn jūn1.梅的别称。 |
| 寄生蝇 | 寄生蝇 jì shēng yíng1.昆虫名。体多黑色或灰色,生有刚毛。常用以防治害虫。但对养蚕业有妨碍。 |
| 寄赃 | 寄赃 jì zāng1.谓窝藏赃物。 |
| 寄书邮 | 寄书邮 jì shū yóu1.传送书信的人。邮为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故称。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
| 寄人门下 | 寄人门下 jì rén mén xià寄:依靠。寄居在别人家中。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
| 寄庑 | 寄庑 jì wǔ1.寄寓廊庑。谓从师学艺。 |
| 寄韵 | 寄韵 jì yùn1.寄寓情韵。 |
| 寄目 | 寄目 jì mù1.观看;注视。 |
| 寄卖 | 寄卖 jì mài委托代为出卖物品或受托代卖:~行ㄧ收音机放在信托商店里~。也说寄售。 |
| 寄语 | 寄语 jì yǔ/yù1.传话,转告。 |
| 寄禄格 | 寄禄格 jì lù gé1.宋代关于寄禄官官衔及其食禄品秩的规定。宋元丰三年,杂取唐及宋初旧制,改革官制。用旧时所置的散官为寄禄官,如改使相为开府仪同三司,改吏部尚书为金紫光禄大夫等。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定为二十四阶,每一阶的食禄都有规定,作为升降增损的依据。崇宁二年,又换选人七阶。大观初,增宜奉﹑正奉﹑中奉﹑直奉等阶。政和末,又改从政﹑修职﹑迪功,共三十七阶。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八》﹑《宋史.职官志九》。参见"寄禄官"。 |
| 寄撘 | 寄撘 jì dā1.犹寄托,依附。 |
| 寄处 | 寄处 jì chǔ/chù1.寄居栖身。 |
| 寄画 | 寄画 jì huà1.谓借重筹划。 |
| 寄谕 | 寄谕 jì yù1.所传递的皇帝的谕旨。 |
| 寄词 | 寄词 jì cí1.犹寄语。 |
| 寄当归 | 寄当归 jì dāng/dàng guī1.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遂与母相失"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又《吴志.太史慈传》:"曹公闻其(太史慈)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后因以"寄当归"为催促归去之典。 |
| 寄味 | 寄味 jì wèi1.寄托情趣。 |
| 寄雁传书 | 寄雁传书 jì yàn chuán shū指传递书信。 |
| 寄讯 | 寄讯 jì xùn1.传递消息。 |
| 寄情 | 寄情 jì qíng寄托情怀:~山水。 |
| 寄押 | 寄押 jì yā1.把未经审判的罪犯暂时拘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