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的组词
寄常见的组词有:寄豭之猪,寄远,寄言,寄情诗酒,寄意,寄梅,寄殡,寄监,寄柬,寄外,寄坐,寄当归,寄迹山林,寄售,寄榻,寄语,寄臣,寄鲊,寄饭,寄味,寄主,寄应,寄遗,寄韵,寄僧名,寄庄,寄款,寄名符,寄居,寄治
词语 | 解释 |
---|---|
寄豭之猪 | 寄豭之猪 jì jiā zhī zhū寄:寄存;豭:公猪。寄放在别人家的公猪。比喻私闯别人家淫乱的男子。 |
寄远 | 寄远 jì yuǎn/yuàn1.寄送远方。谓寄给在远方的丈夫。 |
寄言 | 寄言 jì yán1.犹寄语﹑带信。 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
寄情诗酒 | 寄情诗酒 jì qíng shī jiǔ寄:寄托。把感情寄托在吟诗饮酒上。 |
寄意 | 寄意 jì yì1.寄托心意。 |
寄梅 | 寄梅 jì méi1.赠送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以"寄梅"借指对亲朋的思念和问候。 |
寄殡 | 寄殡 jì bìn1.临时埋葬或停放灵柩。 |
寄监 | 寄监 jì jiān/jiàn1.关押在监狱中。 |
寄柬 | 寄柬 jì jiǎn1.递送柬帖。 |
寄外 | 寄外 jì wài1.寄居外地。 2.妻子寄信或他物给丈夫。 |
寄坐 | 寄坐 jì zuò1.谓居客位。比喻地位不稳且无实权。 |
寄当归 | 寄当归 jì dāng/dàng guī1.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遂与母相失"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又《吴志.太史慈传》:"曹公闻其(太史慈)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后因以"寄当归"为催促归去之典。 |
寄迹山林 | 寄迹山林 jì jì shān lín隐居山林间,不过问世事。 |
寄售 | 寄售 jì shòu寄卖。 |
寄榻 | 寄榻 jì tà1.犹寄住。 |
寄语 | 寄语 jì yǔ/yù1.传话,转告。 |
寄臣 | 寄臣 jì chén1.托身他国之臣。 |
寄鲊 | 寄鲊 jì zhǎ/zhà1.《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孟仁卒"裴松之注引《吴录》曰:"﹝孟仁﹞自能结网,毛以捕鱼,作鲊寄母,母因以还之,曰:'汝为鱼官,而以鲊寄我,非避嫌也。'"《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后常以"寄鲊"称赞子孝母贤。 |
寄饭 | 寄饭 jì fàn1.指暂被雇为仆,以求衣食。这种仆人有自由身分,跟对主人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奴婢不同。 |
寄味 | 寄味 jì wèi1.寄托情趣。 |
寄主 | 寄主 jì zhǔ寄生物所寄生的生物,例如人就是蛔虫的寄主。也叫宿主。 |
寄应 | 寄应 jì yīng/yìng1.谓在寄居地参加科举考试。 |
寄遗 | 寄遗 jì yí/wèi1.谓致送礼品。 |
寄韵 | 寄韵 jì yùn1.寄寓情韵。 |
寄僧名 | 寄僧名 jì sēng míng1.旧时迷信,为求孩子长命而请和尚起一僧名,谓之"寄僧名"。 |
寄庄 | 寄庄 jì zhuāng1.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明至清代前期,地主为逃避差徭,多在他处买田立庄;或假借外地官僚名义在本地设立田庄。 |
寄款 | 寄款 jì kuǎn1.寄托忠诚之心。 2.指汇寄钱款。 |
寄名符 | 寄名符 jì míng fú1.旧时迷信,恐小儿夭折,常寄名于道观为徒,道士所授之符箓,称寄名符。 2.迷信者为死后在冥中得到保佑而寄名于神佛作仆役或门徒的凭证。 |
寄居 | 寄居 jì jú住在他乡或别人家里:~青岛ㄧ她从小就~在外祖父家里。 |
寄治 | 寄治 jì zhì1.谓假托公义之名。 2.地方官署侨居他地。 3.暂时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