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的组词
寄常见的组词有:寄乳,寄鞮,寄公,寄汲,寄宿舍,寄秧,寄放,寄递,寄处,寄存,寄应,寄笺,寄予,寄信,寄形,寄名符,寄书邮,寄名,寄味,寄载,寄春君,寄踪,寄书雁,寄书,寄宿生,寄撘,寄宿,寄兴,寄厝,寄遗
词语 | 解释 |
---|---|
寄乳 | 寄乳 jì rǔ1.寄养。 |
寄鞮 | 寄鞮 jì dī1.古时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
寄公 | 寄公 jì gōng1.古指失国后寄居别国的诸侯。后亦泛称失位而流亡者。 |
寄汲 | 寄汲 jì jí1.指取别家的井水。 |
寄宿舍 | 寄宿舍 jì sù/xiǔ/xiù shè/shě1.由国家或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职工或学生提供的公共宿舍。 2.泛指离家在外临时居住的房舍。 |
寄秧 | 寄秧 jì yāng水稻秧苗的一种假植方法。当水稻的前作收获太晚不能及时整地插秧,秧苗在秧田里生长的时间过长的情况下,为控制秧苗生长,将秧龄25-30天的秧苗掘起,暂时栽在肥沃的早稻田或空闲地中,隔些时间再栽到大田中。 |
寄放 | 寄放 jì fàng把东西暂时付托给别人保管:把箱子~在朋友家。 |
寄递 | 寄递 jì dì邮局递送邮件。 |
寄处 | 寄处 jì chǔ/chù1.寄居栖身。 |
寄存 | 寄存 jì cún寄放:小件行李~处ㄧ把大衣~在衣帽间。 |
寄应 | 寄应 jì yīng/yìng1.谓在寄居地参加科举考试。 |
寄笺 | 寄笺 jì jiān1.传递书信。 |
寄予 | 寄予 jì yú/yǔ①寄托:国家对于青年一代~极大的希望。②给予(同情、关怀等):~无限同情。‖也作寄与。 |
寄信 | 寄信 jì xìn/shēn1.递送书信。 2.现代多通过邮局递送。 |
寄形 | 寄形 jì xíng1.寄托形体。 |
寄名符 | 寄名符 jì míng fú1.旧时迷信,恐小儿夭折,常寄名于道观为徒,道士所授之符箓,称寄名符。 2.迷信者为死后在冥中得到保佑而寄名于神佛作仆役或门徒的凭证。 |
寄书邮 | 寄书邮 jì shū yóu1.传送书信的人。邮为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故称。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
寄名 | 寄名 jì míng旧俗叫幼童认僧尼为师或认他人为义父母,以求长寿,叫做寄名。 |
寄味 | 寄味 jì wèi1.寄托情趣。 |
寄载 | 寄载 jì zài/zǎi1.谓附乘别人的交通工具。 |
寄春君 | 寄春君 jì chūn jūn1.梅的别称。 |
寄踪 | 寄踪 jì zōng1.犹寄迹。 |
寄书雁 | 寄书雁 jì shū yàn1.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后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复至匈奴。武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不能隐匿,遂放还苏武等人。后因以雁称书信或送信的人,以"寄书雁"﹑"寄书鸿"﹑"鸿雁"称送信的人。 |
寄书 | 寄书 jì shū1.传递书信。 |
寄宿生 | 寄宿生 jì sù/xiǔ/xiù shēng在学校宿舍里住宿的学生。 |
寄撘 | 寄撘 jì dā1.犹寄托,依附。 |
寄宿 | 寄宿 jì sù/xiǔ/xiù①借宿:我暂时~在一个朋友家里。②(学生)在学校宿舍里住宿(区别于‘走读’):~生ㄧ~学校。 |
寄兴 | 寄兴 jì xīng/xìng1.犹兴寄。指文艺作品的深刻寓意。 2.寄寓情趣。 |
寄厝 | 寄厝 jì cuò1.暂时停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 |
寄遗 | 寄遗 jì yí/wèi1.谓致送礼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