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禄官的拼音、解释、组词
寄禄官的简介:
jì lù guān
1.官阶名。宋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称为寄禄官。元丰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凡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以禄令为准。如苏轼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湖州,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惠州,知湖州﹑惠州为职事,而员外郎﹑朝奉郎为其寄禄。
1.官阶名。宋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称为寄禄官。元丰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凡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以禄令为准。如苏轼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湖州,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惠州,知湖州﹑惠州为职事,而员外郎﹑朝奉郎为其寄禄。
- AI解释
关于“寄禄官”的解释,需要明确的是,在现代汉语中,“寄禄官”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来源于古代中国的某些职官制度或者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有其含义。在中国古代官制中,有“寄禄”,指的是官员根据职位领取俸禄的制度。“寄禄官”则可能是对这种制度下所设立的一些具体官职的称呼,或者是某种特殊类型的官职名称。
不过,“寄禄官”这个词并没有出现在《辞海》、《新华字典》等权威工具书中。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它可能是指某些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情境下的概念。如果是在古代中国某个具体的制度背景之下,这种称呼的具体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了提供更准确的解释和示例,请允许我根据一些推测来构建几个相关的句子:
- 在唐朝的寄禄官制下,官员不仅依据职位领取俸禄,还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
- 由于寄禄官是通过世袭或恩荫等方式获得的职位,并不一定真正参与政务,因此常被看作是一种荣誉而非实际权力。
- 宋朝时期,中央为了加强控制地方,减少了寄禄官的数量和影响力。
- 明清两代虽然废除了部分寄禄官职,但仍有少量保留作为象征性的作用。
- 在描绘古代官员生活的作品中,有时会提到“寄禄官”,这往往是为了突出某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或文化背景。
由于缺乏具体的定义,上述句子更多是基于对古代官制的理解进行的推测。如果需要了解更准确的内容,建议查找专门的历史资料或者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咨询。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