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书雁的拼音、解释、组词

寄书雁的简介:

jì shū yàn
1.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后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复至匈奴。武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不能隐匿,遂放还苏武等人。后因以雁称书信或送信的人,以"寄书雁"﹑"寄书鸿"﹑"鸿雁"称送信的人。

  • AI解释

“寄书雁”是源自古代文学和诗歌中的一个富有诗意的概念,通常用来形容通过鸿雁来传递信件或者思念之情。这一说法融合了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界的观察与情感寄托,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中某些事物特性的深刻理解。

详细解释

  • 起源:在古中国,人们认为鸿雁是一种可以长途飞行的鸟类,能够穿越千山万水。因此,人们便利用这种特性,赋予它们传递书信或消息的能力。
  • 象征意义:寄书雁通常象征着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愿望或是重要的信息传递。它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情感寄托与沟通方式。

造句

  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想家中寄书雁,何时归来慰孤心。
  2. 寄书雁飞过千山万水,却不知你今夜是否也独酌西窗?
  3. 尽管距离遥远,但只要有鸿雁传信,思念之情便如同春风吹拂,生生不息。
  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不来鸿雁为使者,将我此情此景寄于你?
  5. 长夜漫漫难入眠,只愿寄书雁能带给我远方友人的温暖话语与祝福。

以上句子不仅体现了“寄书雁”这一概念本身的美好意象,也融入了个人情感和生活情境,展现了其在文学表达中的丰富内涵。

分词解释

1 托付:~托。~存。~情。~怀。~意。2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3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4 认的亲属:~父。~母。~子。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yàn

1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行(háng )。~序。~阵(雁行整齐,如同军队布阵)。~过拔毛(喻为牟利不放过任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