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书鳞的拼音、解释、组词

寄书鳞的简介:

jì shū lín
1.寄书之鱼。汉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遂成典故。

  • AI解释

词语“寄书鳞”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但我们可以根据其字面意思进行拆解理解。这里的“寄书”指的是通过邮寄方式传递信件,“鳞”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鱼,引申为传信的使者或载体。

因此,“寄书鳞”可以解释为:通过某种媒介或使者来传递书信的意思。“鳞”,在此处象征的是能够帮助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事物或人。这个词更多地存在于文学表达中,用于描绘借助不同方式沟通交流的情景。

造句

  1. 借助现代通讯技术,人们可以轻松“寄书鳞”,即使相隔万里也能即时分享心情。
  2. 这次的旅行,我想用“寄书鳞”的形式给朋友们写封信,让他们也感受到我的探险经历。
  3. 即使我们不能见面,但借助互联网,你我之间也可以像古代一样通过“寄书鳞”来传递思念。
  4. 诗歌中写道:“寄书鳞欲化为龙”,表达了人们对于跨越时空沟通的渴望与想象。
  5.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寄书鳞”的方式多种多样,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都是现代版的信使。

请注意,由于“寄书鳞”并非实际存在的成语或俗语,其用法和解释是基于“寄书”与“鳞”的字面意义进行的一种创造性解读。

分词解释

1 托付:~托。~存。~情。~怀。~意。2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3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4 认的亲属:~父。~母。~子。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lín

1 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片。2 鳞状的:~爪(zhǎo )。~波。~茎。~屑。~集(群集)。遍体~伤。~次栉比。3 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鸿(指“鱼雁”,即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