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怨的拼音、解释、组词
寄怨的简介:
jì yuàn
1.借他人之手以报己怨,犹言借刀杀人。 2.寄托私怨。犹言借事以泄私忿。
1.借他人之手以报己怨,犹言借刀杀人。 2.寄托私怨。犹言借事以泄私忿。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借他人之手以报己怨。《战国策.齐策五》:「寄怨而诛不直,微用兵而寄于义,则亡天下可跼足而须也。」
2. 借公事以泄私愤。《宋史.卷三七八.綦崇礼传》:「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
《寄怨》这个词语在古代文学中是表达一种情感或情绪状态的方式,主要指的是将内心的哀怨、不满或者思念之情寄托于某种事物或人之上。这种表达方式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用来描述诗人对某人的怀念或是对某种情况的不平之感。
详细解释
- 寄:寄托、托付。
- 怨:哀怨、不满。
综上,《寄怨》可以理解为将内心的哀怨或不满之情寄予在某事物或人身上,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情感。
造句
- 她独自坐在窗前,任凭泪水滑落,心中满是对远方离人的《寄怨》,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 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常常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怨》于笔端,在信纸上写下无尽的思乡之情。
-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面对孤独和无奈,《寄怨》在山水之间,借景抒发心中的不满与伤感。
- 在这个寂静无人的夜晚,她将所有关于他的记忆《寄怨》于琴弦上,一曲终了,心中哀愁更甚。
- 他虽然身居高位却满心不快,《寄怨》在对世道不公平的感慨中,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不满。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