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褐的拼音、解释、组词
寄褐的简介:
jì hè
1.旧俗,为使孩子长寿而给他穿僧衣,谓之寄褐。 2.旧称不信教不念经只穿道士衣服的人为寄褐。
1.旧俗,为使孩子长寿而给他穿僧衣,谓之寄褐。 2.旧称不信教不念经只穿道士衣服的人为寄褐。
- AI解释
词语“寄褐”并不是一个常见或正式的词语,其含义可能需要具体语境来进一步确认。在现代汉语中,“褐”指的是粗布衣裳或者泛指粗布制作的衣服。“寄”,一般是指寄托、寄送等意思。
但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寄褐”的记载,其中“寄褐”通常表示的是将自己简陋的衣物或朴素的生活方式寄存于某处。这种表达更多地出现在诗词之中,带有情感色彩,往往用来表达诗人对某种生活方式或者志趣的选择。
详细解释
- 寄:寄托、寄放。
- 褐:指粗布衣服,多为平民百姓所穿。
因此,“寄褐”可能指的是将自己俭朴的生活方式或朴素的内心世界寄托于某处。这通常用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诗人的情怀和志趣,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一种追求与向往。
造句
- 李白在《赠汪伦》中提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隐含了一种“寄褐”的情怀,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世俗奢华生活的不屑。
- 清代诗人郑燮在其诗作中写道:“一瓢饮,一箪食;人不堪其忧,吾不改其乐。”这里的“一瓢饮”、“一箪食”,就是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寄褐于心灵之中。
-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虽生活在奢华环境中,但内心深处更向往的是“寄褐”的自由和纯净。这种心态在他对林黛玉的感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 宋代诗人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生活态度的选择,其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可视为一种寄褐的态度。
-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述了自己从官场回归田园生活的喜悦:“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也可以理解为他心中所寄托的简朴、自由的生活状态。
请注意,以上造句是对“寄褐”一词可能含义的一种文学创作和解释,并非直接来源于古文献。由于“寄褐”并非常用词汇,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上下文来准确把握其具体含义。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