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象的拼音、解释、组词

寄象的简介:

jì xiàng
1.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2.寄托物象。

  • AI解释

《寄象》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诗,由南朝齐代诗人谢朓所作。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心境。

诗词原文(简化版):

楚江空晚思,寄象不成书。 远水涵孤月,寒林响暗乌。 何年辞碧树,几夜宿清渠。 欲寄相思字,猿声满夏墟。

详细解释:

  • 楚江空晚思:首句意为在空旷的楚江边上,作者对着傍晚时分的景象而产生无限思念之情。这里“楚江”指的是长江中游段,“空”和“晚”点出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孤寂。
  • 寄象不成书:第二句则转而说想要通过信鸽(象)寄出自己的思念,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成行。“书”在这里代指书信或思绪的寄托方式。
  • 远水涵孤月:接着描绘了一幅宁静又略带哀愁的画面——远方水面倒映着孤独的一轮明月。这句通过自然景象暗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寒林响暗乌:第四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氛围,描述夜晚树林中传来乌鸦的叫声,增添了几分凄凉和寒冷的感觉。“寒”字不仅指的是季节特点,还隐含着一种心境上的寒冷。
  • 何年辞碧树,几夜宿清渠。:此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感,暗示自己远离了那些美好的事物或地方(“碧树”和“清渠”可能象征故园美景),不知哪一年离开了那里,“几夜”则表示经过了许多夜晚。
  • 欲寄相思字,猿声满夏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书信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的愿望,然而周围却充满了哀伤的猿啼声(“夏墟”可能指南方夏日的荒野),形象地展现了思念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造句:

  1. 在寂静的夜晚,他拿起笔准备给远方的朋友写封信,《寄象》里的诗句在心中回荡。
  2. 小明望着窗外的雨景,不禁吟诵起《寄象》,感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
  3. 周末回家,她坐在书桌前翻看父亲当年写的信件,脑海中浮现出《寄象》中的情景。
  4. 学校组织郊游活动,李华边走边读起了《寄象》,仿佛感受到了古人那份深沉的思乡之情。
  5. 在一个秋意盎然的日子里,她坐在公园长椅上默念着《寄象》中关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享受着这份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分词解释

1 托付:~托。~存。~情。~怀。~意。2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3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4 认的亲属:~父。~母。~子。

xiàng

1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牙。~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2 形状,样子:形~。景~。气~。现~。想~。~征。万~更新。~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