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的组词

胡常见的组词有:胡闹,胡禄,胡皴,胡辇,胡耉,胡枝扯叶,胡伦课,胡颜之厚,胡钉铰,胡蒜,胡髯郎,胡羊,胡萝卜素,胡塞,胡须,胡梯,胡鼓,胡适(1891-1962),胡搅蛮缠,胡拉混扯,胡夷,胡走游飞,胡荼辣国,胡天胡地,胡七乱八,胡雏,胡打嚷,胡椒,胡鳙,胡天神

词语 解释
胡闹 hú nào行动没有道理;无理取闹:任意~。
胡禄 hú lù1.亦作"胡鹿"。亦作"胡簏"。亦作"胡?"。亦作"胡簶"。 2.藏矢的器具。
胡皴 hú cūn1.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
胡辇 hú niǎn1.同"瑚琏"。 2.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
胡耉 hú gǒu1.见"胡耇"。
枝扯叶 胡枝扯叶 hú zhī chě yè指东拉西扯,不着边际。
伦课 胡伦课 hú lún kè1.指整锭的银子。
颜之厚 胡颜之厚 hú yán zhī hòu胡颜:有何面目。指厚着脸皮做某事。古时多用作自谦之辞。
钉铰 胡钉铰 hú dīng/dìng jiǎo1.唐贞元﹑元和间人﹐名令能﹐以钉铰为业。能诗﹐不废钉铰之业﹐远近号为"胡钉铰"。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九﹑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胡令能》。
胡蒜 hú suàn1.大蒜。
髯郎 胡髯郎 hú rán láng/làng1.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羊颈有长须﹐故名。见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按﹐晋崔豹《古今注.鸟兽》:"羊﹐一名髯须主簿。"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羊》:"羊﹐一名髯须参军。"其义均同。
胡羊 hú yáng/xiáng1.指产于胡地的羊。今亦称绵羊为"胡羊"。
萝卜素 胡萝卜素 hú luó bǔ/bo sù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的一种红橙色色素。最早从胡萝卜中提取,故名。能吸收蓝紫光,传递给叶绿素a进行光合作用。也存在于奶油和蛋黄中。
胡塞 hú sāi/sài/sè1.塞外的胡国。亦泛指西方和北方边地。
胡须 hú xū胡子 ①。
胡梯 hú tī1.扶梯﹐楼梯。
胡鼓 hú gǔ1.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用手拍击。
适(1891-1962) 胡适(1891-1962) hú shì(1891-1962)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留学美国,为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8年去美国,后去台湾。提倡白话文,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士。以实用主义为自己的哲学基础。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研究方法。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文存》等。
搅蛮缠 胡搅蛮缠 hú jiǎo mán chán蛮:粗野。不讲道理,纠缠不放。
拉混扯 胡拉混扯 hú lā/lá hùn/hún chě1.胡扯﹐乱说。
胡夷 hú yí1.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胡夷并称亦泛指外族或外族人。
走游飞 胡走游飞 hú zǒu yóu fēi漫无目的,四处游荡。
荼辣国 胡荼辣国 hú tú là guó1.古国名。故地在今印度卡提阿瓦半岛(KathiawarPen.)。国境甚大﹐物产富饶﹐沿海港口为古代东西方商舶所经。宋赵汝适《诸蕃志》有专条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1292年离中国西行后﹐曾到此。
胡天胡地 hú tiān hú dì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同“胡天胡帝②”。
七乱八 胡七乱八 hú qī luàn bā1.乱七八糟﹐胡乱。
胡雏 hú chú1.胡人小儿;胡人僮仆。 2.对胡人的蔑称。亦特用为对后赵石勒﹑唐安禄山的蔑称。
打嚷 胡打嚷 hú dǎ/dá rǎng/rāng1.胡乱叫嚷。
胡椒 hú jiāo①常绿藤本植物,叶子卵形或长椭圆形,花黄色。果实小,球形,成熟时红色。未成熟果实干后果皮变黑,叫黑胡椒;成熟的果实去皮后色白,叫白胡椒。有辣味,是调味品,又可入药。②这种植物的果实。
胡鳙 hú yōng1.即鳙鱼。俗称胖头鱼。
天神 胡天神 hú tiān shén1.见"胡天"。

胡的二字词语

胡的三字词语

伦课 钉铰 髯郎 打嚷 天神 麻饭 奴车 蔓草 涂虫 罗惹

胡的四字成语

枝扯叶 颜之厚 萝卜素 搅蛮缠 拉混扯 走游飞 荼辣国 七乱八 闹八光 言汉语 作非为 吃海塞 作乱为 儿八杈 孙入袋 土克图 吃海喝 行乱为 子叭髭 言乱语 越一家 越同舟 七杂八 越之祸

其他字的组词

反组词 丮组词 曰组词 卮组词 込组词 钅组词 产组词 进组词 纲组词 明组词 转组词 恤组词 最组词 愤组词 聚组词 誓组词 瞒组词 稽组词 䜢组词 䠰组词 鸂组词 䲗组词 䴞组词 壪组词 欖组词 鸔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