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的组词
胡常见的组词有:胡戏,胡帽,胡搞,胡言,胡越,胡帽犀,胡土克图,胡越一家,胡吹,胡二巴越,胡虏,胡子传﹑柳隆卿,胡嘌,胡作乱为,胡搊,胡蒜,胡踹,胡床,胡角,胡本,胡铨(1102~1180),胡夷鱼,胡瓶,胡缠,胡梳,胡必,胡拨四,胡奴,胡粤,胡客
| 词语 | 解释 |
|---|---|
| 胡戏 | 胡戏 hú xì/hū1.胡人的歌舞﹑杂技等。 |
| 胡帽 | 胡帽 hú mào1.唐代妇女骑马外出时所著不障面之帽。 |
| 胡搞 | 胡搞 hú gǎo1.胡来;乱搞。 |
| 胡言 | 胡言 hú yán①胡说:~乱语。②胡话:一派~。 |
| 胡越 | 胡越 hú yuè1.胡与越。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2.胡地在北﹐越在南﹐比喻疏远隔绝。 3.比喻敌人或对立关系。 |
| 胡帽犀 | 胡帽犀 hú mào xī1.犀牛的一种。 |
| 胡土克图 | 胡土克图 hú tǔ kè tú1.蒙古语xutugtu的译音。意为有寿者。清王朝授于藏族及蒙古族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也称呼图克图。 |
| 胡越一家 | 胡越一家 hú yuè yī jiā比喻居地远隔者聚集一堂。犹言四海一家。 |
| 胡吹 | 胡吹 hú chuī1.胡乱吹牛。 |
| 胡二巴越 | 胡二巴越 hú èr bā yuè1.谓不明不白。 |
| 胡虏 | 胡虏 hú lǔ1.秦汉时称匈奴为胡虏﹐后世用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之通称。 |
| 胡子传﹑柳隆卿 | 胡子传﹑柳隆卿 hú zǐ chuán/zhuàn﹑liǔ lóng qīng1.元明戏剧﹑散曲中泛指游荡不务正业的人。 |
| 胡嘌 | 胡嘌 hú piāo1.乱唱。 2.谓乱说。 |
| 胡作乱为 | 胡作乱为 hú zuò luàn wéi犹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
| 胡搊 | 胡搊 hú chōu/zǒu1.胡诌。 |
| 胡蒜 | 胡蒜 hú suàn1.大蒜。 |
| 胡踹 | 胡踹 hú chuài1.谓胡行乱走。 |
| 胡床 | 胡床 hú chuáng亦作“胡牀”。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又称交床。 |
| 胡角 | 胡角 hú jiǎo/jué1.胡人的吹乐器。 |
| 胡本 | 胡本 hú běn1.佛经由梵文译成西域文的本子的通称。 |
| 胡铨(1102~1180) | 胡铨(1102~1180) hú quán(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进士,授抚州事军判官。绍兴七年(1137)任枢密院编修官。因坚持抗金,上书请斩秦桧等三人,遭秦桧迫害,谪吉阳军。桧死,始得内迁。孝宗时,起为工部员外郎、端明殿学士。能文工词。词作不多,但风格较为多样,其中反对和议的愤世之作都笔墨酣畅,意气雄迈。代表作有《好事近》、《菩萨蛮》、《醉落魄》、《玉楼春》等。其中在《好事近》里词人对“豺狼当辙”的现实进行了怒斥,表明自己“处涸辙以犹欢”的志向情操,写得一气 |
| 胡夷鱼 | 胡夷鱼 hú yí yú1.河豚的异名。 |
| 胡瓶 | 胡瓶 hú píng1.胡地产制的瓶。 |
| 胡缠 | 胡缠 hú chán1.无理纠缠;胡扯。 2.骰子的别名。 |
| 胡梳 | 胡梳 hú shū1.梳理胡须的小梳子。 |
| 胡必 | 胡必 hú bì1.何必。 |
| 胡拨四 | 胡拨四 hú bō sì1.乐器名。即火不思。 |
| 胡奴 | 胡奴 hú nú1.为奴的胡人。 2.对胡人的贱称。犹胡虏。 |
| 胡粤 | 胡粤 hú yuè1.同"胡越"。 |
| 胡客 | 胡客 hú kè1.来自胡地的客人;旅居中原的胡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