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鼓的拼音、解释、组词

胡鼓的简介:

hú gǔ
1.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用手拍击。

  • AI解释

词语:《胡鼓

解释:胡鼓”通常指的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或西域地区的一种打击乐器。这种乐器因常被北方游牧民族使用,所以被称为“胡鼓”。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可能有不同的形态和名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胡鼓”的具体形式可能有多种,包括腰鼓、大鼓等。这类乐器不仅具有音乐功能,还在某些场合下用于军队行进时的指挥或助威。

造句:

  1. 在这场历史戏剧中,演员们身着古装,敲响了胡鼓和铜钹,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那个战马奔腾的时代。

  2. 胡鼓的声音低沉浑厚,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深邃,让人不禁想起边塞诗中的场景。

  3. 古代战场上,军士们在鼓点的指挥下有序前行,胡鼓声犹如号角,激励着士兵们的斗志与勇气。

  4. 在汉朝时期,朝廷为了加强与西域地区的交流,特意邀请了精通胡鼓演奏技巧的艺人参与宫廷音乐演出,丰富了当时的乐舞文化。

  5. 当时许多文人墨客在吟诗作赋之余,也会学习和研究各种乐器,包括胡鼓在内的多种乐器在中国古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分词解释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