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饼的拼音、解释、组词

胡饼的简介:

hú bǐng
1.犹今之烧饼。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上撒胡麻的烧饼。因来自胡地,故称为「胡饼」。《太平广记.卷一九三.虬髯客》:「靖出市买胡饼,客抽匕首,切肉共食。」明.凌蒙初《红拂记》第二出:「俺已饥了,可取些胡饼来吃。」也称为「麻饼」。

胡饼》,又称“馕”,是中国古代对中东、西亚地区传入的一种烤制面食的称呼,它也是中国新疆地区特有的传统面食之一。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播交流,《胡饼》一词在中国语言中逐渐发展出了一定的文化意象和象征意义。

详细解释

  1. 起源与传播:《胡饼》是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而传入中国的,这些面饼的制作工艺融合了东西方烹饪技艺的特点。
  2. 种类与制作方法:《胡饼》一般是以面粉为主料,加入适量水、盐等调料,经过揉面、醒发后进行烤制。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
  3. 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胡饼》常被用来象征交流与融合,以及不同文化交流所创造的美好事物。

造句

  1. 在新疆的街头巷尾,经常会看到人们在品尝着各式各样的《胡饼》,它不仅是美味的小吃,更是民族友谊和文化交流的见证。
  2. 夜晚,在沙漠边缘的一座小镇上,远处传来的《胡饼》香气让人心驰神往。
  3. 这次新疆之行让我深深爱上了当地的特色美食,《胡饼》就是其中一种无法忘怀的味道。
  4.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胡饼》这种传统面食的制作过程也被列为课程的一部分,让学生们亲手体验制作的乐趣。
  5. 在这个融合多元文化的现代都市里,《胡饼》这种古老的美食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和地位。

分词解释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bǐng

1 圆形薄片或扁圆形的面制食品:~干。烧~。烙~。月~。2 像饼的东西:铁~。豆~。~银。